教育之事無小事,起名字自然是頭等重要的大事,全家人都想參與其中。
按照傳統文化教育理念來看,國內大部分學生是要跟隨父姓,若能把母親的姓氏加入到子女的名字里,也是極好的。能把生命的傳承,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過有些家長文化程度不高,起名的時候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腦海里能想到的詞匯都非常接地氣,甚至還有不少是諧音梗。家長覺得很可愛,但是從老師的角度看,該學生的未來令人堪憂。
父親姓陳母親姓唐,女兒名字讓老師叫不出口
00后學生中,偽復姓的情況比較多見。通常姓氏一般都是單字,只有少部分姓氏里有2個字被稱為復姓。有些學生原本不是復姓,卻把父母的姓氏都放到名字里,俗稱偽復姓。比如父親姓劉,母親姓姜,他們的孩子就姓“劉姜”,后面再加上名字。
有些家長,從孩子出生起,全家都非常重視他的教育問題,都想參與其中出把力,要是能把全家人的姓氏都能從名字中體現出來,那才叫有意義。
河南一剛出生的女孩,家長給他起名叫“陳皮話梅糖”。因為父親和爺爺姓陳,母親姓唐,奶奶姓梅。懷胎十月經過冥思苦想,終于想出這樣一個盡善盡美的好名字,全家人的姓氏都在里面。說明這是全家人手心里的寶貝,而且朗朗上口,好聽好記,也沒有生僻字。
家長覺得挺好,發到網上后,網友們卻難以接受。這家長也太不負責任了,光顧著自己覺得好玩,完全不顧學生的意愿。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可愛,他長大成人以后怎么辦?
父母之為子則為之計深遠,人的名字不光是一個稱呼,甚至會關乎學生未來的一生。有老師在評論區回應,這樣的名字根本叫不出口,上課時候一點名,全班同學都會笑出聲,嚴重擾亂課堂記錄。下次老師再想提問時,就會盡量避開名字比較特殊的學生。
家長別拿起名當玩笑,或將影響學生一生的學業和事業
很多90后家長從小就受到重名問題的困擾,不同時代的學生,從名字的風格就體現得淋漓盡致。第一批00后學生的名字多數像小學里的男女主角,紫萱、子軒和梓軒,老師點名時差點沒把自己舌頭咬下來,發音有一點不標準,學生就不知道在叫誰。
后來家長再起名就在避免扎堆重名,各種奇葩名字也就應運而生。老師上課點名的時候就更苦惱了,有的學生名字里充滿了諧音梗,看文字不覺得,念出來同學們就哈哈大笑。還有的學生名字里都是生僻字,老師不查字典都認不全。
一線老師呼吁家長,千萬別再拿起名開玩笑,家長一時的得意或將影響學生的一生。小學生開玩笑常常沒深沒淺,名字特殊的學生容易被起外號,還容易成為大家開玩笑的對象,學生若內心不夠強大,很容易受到打擊。
剛上學的時候,學生識字量有限,寫自己的名字都費勁。名字筆畫少的學生,很快就學會了,筆畫多、字多的學生欲哭無淚。考試的時候,其他同學都開始答題了,自己連名字都沒寫明白。心態受到影響,打擊上進心,考試成績自然不理想。
即使學生上了大學以后,也會經常受到老師的質疑,不太像是真實名字,學生還要隨手帶著身份證,證明自己的身份。
等到學生長大后,走到哪里都帶著一個很奇怪的名字,也很難得到領導的重用。比如哪家公司會提拔一個名字特別萌的人當一把手?時間長了,學業和事業都會受阻,真是得不償失。
如何才能起出有意義的好名字?
名字不僅僅是一個標簽,還是家長給子女的第一個禮物,寄托了家長的期望,也能起到良好的鞭策意義。名字的寓意最好是積極向上的,家長的每一聲呼喚,都能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潛移默化間,會督促學生不斷前進,越來越貼近家長的期望。
若家長起名字不顧寓意,只顧著好玩,自然就錯失了最好的教育途徑。家長想取一個看起來有文化的名字,也不用花錢起名,自己平時多看書多讀報,結合自己的真實情感,才能起出最合適的名字。切忌出現生僻字同樣對學生的前途不利。
今日話題:大家身邊還有哪些奇葩的名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