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王訪賢/文 部分圖片來自“鄭州鐵路”
在中原大地,關于鐵路的故事總是“說不盡,道不完”!
過去十年,京廣、鄭太、鄭阜、鄭萬、濟鄭等高鐵項目相繼落成,河南在全國率先落成“米”字形高鐵。這也讓“米”字形高鐵成為河南人普遍關注和熱議最多的話題。
“米”字形高鐵成為河南人熱議的話題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河南鐵路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一條條高速鐵路陸續建成,不僅極大改善了中原人民的出行,更拉近了鄭州與全國各大城市的時空距離,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米”字形高鐵也成為河南人熱議的話題之一。
日前,頂端新聞聯合鄭州鐵路發起“看鄭州鐵路十年變化,請你來選十大關鍵詞”活動,對包含“米”字形高鐵、老家通高鐵了、說走就走的旅行、坐著高鐵看河南、溫暖回家路、交通樞紐一體化等15個代表河南鐵路發展變化的關鍵詞進行投票。結果顯示,“米”字形高鐵得票排在第一。
頂端新聞聯合鄭州鐵路共同推出的“我與鄭鐵的十年故事”,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積極參與。原鐵路職工劉順祥2013年退休后,成了一位鐵路攝影師,他說:“我們這群鐵路迷和攝影人見證了中原高鐵的發展,見證了河南‘米’字形高鐵一步一步成型,見證了高鐵沿線環境的美化,堅持多年在高鐵沿線創作,拍到了很多好照片,獲得很多獎項和榮譽。”
徐振威是一位鐵粉。2010年大學畢業后,他一個人離開家,乘坐1660次(現K736次洛陽至上海)列車從洛陽前往南京工作,直到2020年才重新返回家鄉扎根。他說:“在外工作的10年光景里,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家鄉鐵路的建設。12年的時間里,鄭西高鐵、京廣高鐵、鄭徐高鐵、鄭阜高鐵、鄭太高鐵、鄭渝高鐵、濟鄭高鐵濮鄭段,一個個高鐵新線路相繼通車運營,河南‘米’字形高鐵網的構想終于成為現實。”
“米”字形高鐵引起眾多網友關注熱議的背后,是十幾年來,河南高鐵建設取得的非凡成就。
2010年2月6日,鄭西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河南省正式進入高鐵時代。此后,河南高鐵接連取得節點性突破:2012年12月26日,京廣高鐵全線開通運營;2016年9月10日,鄭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2019年12月1日,鄭阜高鐵、鄭渝高鐵鄭襄段開通運營;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2020年12月12日,鄭太高鐵全線開通運營。
2022年6月20日,隨著濟鄭高鐵濮鄭段開通運營,河南省率先建成了“米”字形高鐵網,實現市市通高鐵,形成了以省會鄭州為中心,至中原城市群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與國家重點城市群、經濟區實現5小時內通達的高鐵出行網。
河南“米”字形高鐵網的建成,不僅帶來了時空與觀念的巨變,更意味著交通樞紐優勢的再造、經濟版圖的重塑。
“隨著‘米’字形高鐵網全面建成,河南在全國鐵路網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對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提升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至關重要。”河南鐵建投集團總工室主任晏仁先說。
“米”字形高鐵網覆蓋鄭州都市圈“1+8”城市群,延伸至全省省轄市,大幅拉近各個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讓資本、技術、人才、數據等生產要素和物質資源加速流動。
河南省“米”字形高鐵,也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緊緊聯系在一起。
“多中心、網絡化”,河南鐵路發展第三個高峰期即將到來
目前,河南高鐵通車里程達到2176公里,其中時速350公里的高鐵運營里程1985公里公里,居全國首位。
河南鐵建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悅國勇介紹,后“米”字時代,河南鐵路將向“多中心、網絡化”方向發展,以打通干線通道和實現區域內互聯互通為重點,突出抓好高鐵干線建設,加快發展城際、市域(郊)鐵路,積極完善樞紐場站及集疏運系統,構建布局合理、高效便捷、功能完善、融合銜接、一體高效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
悅國勇表示,今年乃至“十四五”時期,是我省鐵路投資建設的關鍵期,任務十分艱巨,責任十分重大,同時也將是出重彩、出濃彩的關鍵期。河南鐵建投集團充分對接國家戰略規劃,全面把握河南省發展戰略機遇,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成功推進呼南高鐵焦洛平段、平漯周高鐵、南信合高鐵等5條高鐵1個樞紐站共計6個重大鐵路項目納入國家路網規劃,為河南鐵路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大力推進站城開發,與鄭州、平頂山等9市6縣簽訂協議,落實政策性綜合開發用地約900公頃,帶動城市國土空間優化和高質發展;做實做優產業金融,設立300億元鐵路產業基金,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172億元作為項目資本金,為我省鐵路建設做好充足資金保障。
下一步,河南鐵建投集團將搶抓國家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窗口期,跑出河南鐵路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河南日報記者董娉將帶著“一粒‘米’”的故事登上央視舞臺
在中原大地,從來不缺乏關于鐵路的故事。
百年前,作為當時最高等級的一等站,盧漢鐵路上的鄭縣站直接影響了鄭州近現代的發展進程,“火車拉來的城市”由此得名。步入現代,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京廣高鐵和徐蘭高鐵,雙雙交會于鄭州,普鐵高鐵“雙十字”成就了“中國鐵路的心臟”。
從綠皮火車滿載著對遠方的想象與渴望,到如今高鐵讓人們輕松往返工作地和故鄉,每一個平凡個體的生長空間和奮斗節奏,就這樣跟隨著發展的腳步不斷向前。
在河南人看來,鐵路的故事總是說不盡,道不完。
董娉是河南日報產經新聞采訪部副主任,從事記者行業18年,其中12年都在和高鐵報道打交道,她記錄并見證了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建成通車的全過程。
作為第九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收官之作,《好記者講好故事——2022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將于11月8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屆時,董娉將會帶著她在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建設過程中的采訪經歷和故事,講述河南一粒“米”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