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好像一切東西都被按了加速鍵,火車越來越快,網絡越來越快,時代的更新換代也越來越快,年輕人“8G沖浪”與時俱進,可家長們卻逐漸力不從心。
學生們喜歡的東西,對于來說也越來越陌生,年輕人掛在嘴邊的“梗”,對于大部分家長來說,就像是“魔法咒語”一樣,看著每個字都認識,但是什么意思卻完全不懂。
于是在學生的朋友圈里,經常一不小心就上演兩代人之間的“極限拉扯”,要么是家長現身評論區精準吐槽,要么是學生說肩膀頭子,家長說胯骨軸子,真是笑不活了。
大學生發朋友圈“臭美”,家長無情吐槽不留情面,網友:真是親媽
吐槽大會秒變感恩現場
學生本來其實是在發牢騷,抱怨自己頂著大學來學校,到了才被告知沒有課,但家長卻誤以為“wtf”是學生的同學,還夸贊學生人員好。
吐槽大會愣是被家長理解成了感恩大會,估計學生可能本來情緒還十分低落,看到家長的安慰,內心應該釋懷了吧,家長雖然誤會了,但是反而造就了一個美麗的錯誤。
網友:真是親媽
看樣子學生應該是參加了萬圣節活動,所以畫了一個比較貼合活動主題的妝容,想著發個朋友圈“臭美”一下,沒想到家長直接評論區無情吐槽不留情面。
正所謂“三年一代溝”,很多學生們喜歡的東西,其實家長都未必能夠理解,這也是為什么有些時候,大學生習慣于在發朋友圈的時候,直接屏蔽家長,大概心里想的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總有一段心靈雞湯適合你
大學生發朋友圈嘛,經常會有一些網絡熱詞,但很多時候也可能只不過是一種自我調侃,并沒有深究其含義,甚至有些同學可能只是為了發一張自拍,所以隨便配了一點文案而已。
但是在家長心里,學生的朋友圈內容,就是家長了解出門在外的學生的唯一渠道,所以也不怪家長會過度解讀了,不過這位家長的這段“心靈雞湯”文筆確實不錯,一看就是個有文化的家長。
人不如狗
學生發個搞怪的朋友圈,家長的“毒舌”也一樣不會遲到,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人不如狗”?一看這位家長,平時就是那種會經常和學生開玩笑的家長。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的“心靈雞湯”會讓學生產生很多莫名的壓力,反而是家長的玩笑,甚至是“懟言懟語”,更能讓學生感覺輕松,沒有那么大的心理負擔。
學生:我可以;家長:沒必要
這又是一場因為代溝產生的極限拉扯,學生只不過是覺得自己的理想型是在這樣很可以,家長竟然會覺得是學生自己想練成這樣,真是笑不活了。
不過相比較于一些強勢的家長而言,這位家長和學生的溝通方式,其實還是比較好的,一來沒有在朋友圈直接反對,二來語氣也是有商有量的,感覺真的是被紫萼家長可愛到了。
親媽:臉皮真厚
一看這位同學就是追劇追得上了頭,有了自己的“新男友”,所以開玩笑的發個朋友圈,沒想到沒有遇到和自己一樣的“上頭姐妹”,卻先收獲了來自親媽的吐槽。
這虧了是親媽,要不然的話,估計下次想和學生聯系,只能依靠“漂流瓶”了,這大概就是最精準的打擊,往往來自最親近的人吧。
看似是“挑刺”,實則是“惦念”,還希望大學生能多多理解
可能有些家長的評論,在學生的第一感受里更像是是“挑刺”,但其實家長的本意,也并非如此,畢竟出門在外,家長能了解學生日常生活的渠道大概也就只剩朋友圈了。
所以,也希望學生們離開家長的約束之后,也不要放飛自我,平時多留出一些時間,和家長打個電話,分享分享自己在學校里的事情,溝通就是填平代溝的基石。
當然也希望家長也能自我檢討,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有時候家長手伸的太長,其實反而會將學生推遠,適當地保持一些距離感,讓距離產生美。
筆者寄語:
看了這么多因為學生發朋友圈沒有屏蔽家長而鬧出來笑話,真的是笑不活了,不過在歡樂之余,也能感受到大部分家長和學生之前的關系都不像以前那么嚴肅,而是多了一些活潑和相殺相愛。
話題討論:因為發朋友圈,你和家長或者你和學生發生過哪些有趣的故事嗎?歡迎留言分享。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