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波蘭遭到導彈襲擊的真相,美歐俄烏各方仍在明里暗里地較勁。尤其是美國和烏克蘭,總給人一種一個想說,一個不讓說的感覺。美國“政治新聞網”近日爆料,美國貌似確實在給各方壓力,讓他們發表相關言論時謹慎點。
“政治新聞網”稱,據兩名西方官員和一名美國官員說,過去兩天,美國高級官員與歐洲領導人和烏克蘭總統辦公室的官員進行了接觸,敦促他們在談論波蘭導彈爆炸的原因時要謹慎。一名西方官員說,在一系列緊急電話中,美國官員要求北約盟國在波蘭的調查完成之前,不要發表明確聲明。
在此之前,關于導彈是誰發射的、誰該對此次襲擊負責,各方發表的信息相當胡亂。在本周二爆炸發生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一次講話中說,造成波蘭境內兩人死亡的導彈是俄羅斯發射的。但到了第二天,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卻表示,導彈可能是烏克蘭的。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從(導彈飛行)軌跡來看,它不太可能是從俄羅斯發射的。”
“政治新聞網”表示,這些不同的聲明表明華盛頓和基輔之間第一次重大意見分歧之一。盡管美國官員在淡化分歧,但俄烏沖突可能將持續整個冬天意味著更多這樣的裂縫可能會出現,而這可能會被莫斯科所利用。
前國務院官員希瑟·康利說,波蘭遭導彈襲擊造成的混亂對美國、其北約盟友和烏克蘭來說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檢驗”。“我認為我們都學到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教訓,那就是你不能在事件發生后馬上就發表言論,除非你明了解內情……因為現在的風險太大了。”
本周二,正當俄羅斯加大對烏克蘭的導彈襲擊時,波蘭東部盧布林省赫魯別舒夫縣普熱沃多夫村被導彈擊中。“政治新聞網”稱,這一事件引發了全球警報,因為波蘭是北約成員國,如果是俄羅斯發動的對波蘭領土的襲擊,這可能會引發北約的回應。
結果,澤連斯基和他的一些助手迅速指責是克里姆林宮干的。但在接下來的24小時里,美國、北約和波蘭的領導人表示,有證據表明,波蘭的襲擊可能來自一枚試圖阻止俄羅斯襲擊的烏克蘭防空導彈。
本周三,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軍事官員向他保證,導彈是俄羅斯發射的。“我毫不懷疑,這不是我們的導彈,也不是我們發動的導彈襲擊。”但美國總統拜登周四早上G20峰會返回后,反駁了烏克蘭總統的言論,稱“那不是證據”。
據兩名熟悉內情的西方官員透露,澤連斯基的聲明促使美國高級官員周三聯系北約盟國,稱美國認為導彈似乎來自烏克蘭,是俄羅斯制造的。“政治新聞網”稱,截至周三晚上,包括澤連斯基辦公室官員在內的烏克蘭官員對此并不相信,并向一些歐洲同行表示,他們希望看到導彈是烏克蘭的具體證據。
俄羅斯方面稱,從殘骸判斷,爆炸可能是烏克蘭S-300防空導彈造成的。
不過,澤連斯基周四還是稍微調整了自己的立場。他在新加坡的彭博新經濟論壇上說:“我并不100%確認——我認為世界也不完全了解發生了什么。”他說,根據爆炸現場的圖像,他的軍事助手告訴他,爆炸不可能僅僅是由烏克蘭的防空導彈引起的。
與此同時,隨著俄烏沖突繼續僵持,美烏之間的分歧可能還會如“政治新聞網”所說,繼續增多。該媒體稱,這場沖突預計將進入一個殘酷的冬天,鑒于天氣條件,雙方都不會取得重大進展。在重新進入赫爾松后,勢頭似乎站在烏克蘭一邊,但基輔需要繼續得到武器和人道主義援助補給。
美國參聯會主席馬克·米利周三再次呼吁烏克蘭利用戰場局勢,與俄羅斯進行和平談判。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報道,米利警告稱,烏克蘭近期在軍事上戰勝俄羅斯的可能性不大。他指出,盡管基輔最近在戰場上取得進展,并占領了赫爾松市,但莫斯科仍然在該國擁有重要的軍事存在。
不過,“政治新聞網”稱,澤連斯基面臨本國國內“寸土不讓”的巨大壓力。今日俄羅斯也稱,俄羅斯表示將繼續其軍事行動,直到所有目標都實現。看來和平短期內仍無法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