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成功!美國果然不甘心:導彈是烏克蘭的,但責任仍是俄羅斯的

導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俄烏沖突還沒結束,美國又開始為俄羅斯“編織”新的陷阱。據環球網11月17日的報道,五角大樓掌門人奧斯汀在記者會上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俄烏沖突還沒結束,美國又開始為俄羅斯“編織”新的陷阱。據環球網11月17日的報道,五角大樓掌門人奧斯汀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支持波蘭的“初步評估”,也即襲擊波蘭境內目標并造成2人死亡的導彈事件,“可能是由烏克蘭防空系統引發”,但奧斯汀話鋒一轉,他強調,“不管得出什么結論”,“俄羅斯都必須對這一事件承擔最終責任”,因為,“俄羅斯入侵了烏克蘭”。

就在奧斯汀防長表態俄羅斯要為波蘭導彈事件負責之后,戰斗民族立馬就坐不住了,據俄塔社17日的報道,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就憤怒地表示,這說明,“美國政府根本不在乎調查結果”,要求俄羅斯為此負責,是因為“政治原因”。美國防長奧斯汀和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的表態,證實了16日咱們在文章中的兩個論斷:其一,“真相并不重要”,“關鍵是美國的態度”;其二,美國“再次將槍口頂在了俄羅斯的腦門”。

為什么“真相并不重要”,原因很簡單。據《環球時報》11月15日的報道,在土耳其的斡旋下,美俄兩國高級代表14日在土首都安卡拉進行了秘密談判,這是俄烏沖突爆發之后的首次。美俄為什么要舉行“秘密談判”?因為俄羅斯“扛不住”了,自9月份以來,俄軍接連丟失哈爾科夫、紅利曼,前段時間還主動撤離了赫爾松首府,全軍退縮到第聶伯河沿岸,就連克里米亞都暴露在了烏軍的火力打擊下。

由于戰事不利,又主動放棄赫爾松,普京在國內承受了巨大政治壓力,就連被譽為普京“大腦”的地緣政治學家亞歷山大·杜金都開始“反水”,要求普京為“戰敗”負責。內憂外患之下,普京選擇“無條件求和”,大帝表示,“俄羅斯不是西方的敵人”,俄羅斯“準備與美國進行談判”,俄外交部副部長魯連科確認,莫斯科沒有為談判“預設任何條件”。俄羅斯是“主動求和”,想要從戰爭泥潭中爬出來,主動權無疑在美國一方。

因此,用膝蓋想也知道,美國肯定會向俄羅斯提出很多要求,如果普京“不答應”,那么俄烏沖突勢必還會打下去,就在美俄“密談”的敏感時刻,波蘭爆出“遭到俄羅斯導彈襲擊”的消息,超級大國會浪費一個“對俄施壓”的機會嗎?所以,咱們在16日的文章中明確指出,“真相并不重要”,關鍵是美國的態度,現在扎哈羅娃就證實了咱們的論斷,扎哈羅娃表示,“美國政府根本不在乎調查結果”。

之所以說,美國“再次將槍口頂在俄羅斯的腦門上”,主要是因為,波蘭是北約成員國,根據《北約憲章》,對任何成員國的攻擊,都會被視同為對北約的集體攻擊,北約將啟動“共同防衛機制”。所以,波蘭“導彈事件”無疑將為北約提供介入俄烏沖突的“絕佳借口”,普京面臨“要么讓步”,“要么開戰”的“艱難選擇”。美國防長奧斯汀不是說得很清楚了嗎?“不管調查結果如何”,俄羅斯都必須承擔“最終責任”。

需要指出的是,咱們16日的文章做出“兩大論斷”之后,不少吃瓜群眾表示“不服”,因為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導彈可能是由烏克蘭發射的”,“不大可能來自俄羅斯”,既然超級大國這么說,又怎么可能“敲詐”俄羅斯?所以,吃瓜群眾認為,這是“意外”,咱們文章的“陰謀論”是不成立的。現在事實證明,咱們的判斷是準確的,美國“不在乎調查結果”,鐵了心“要俄羅斯負責”,這怎么不是施壓,怎么不是敲詐?

那么問題來了,而且這個問題很重要,那就是,為什么美國一方面表示,波蘭“導彈事件”可能是烏克蘭制造的,另一方面又要俄羅斯負責呢?這是“哪門子道理”?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一旦美國立馬認定,這個事情就是俄羅斯干的,就是俄軍導彈襲擊了波蘭,那么美國就“沒留任何余地”了,直接把俄羅斯“逼到了墻角”,那還怎么施壓?美國要的是“普京讓步”,而不是直接開戰,所以不能一開始就認定是俄羅斯。

所以,拜登表示,導彈“可能”不是來自俄羅斯,而是來自烏克蘭,是烏軍“誤射”,這絕不是為俄羅斯“講好話”,大家想想,美國憑啥為俄羅斯“撇清”責任?美國啥時候“干過好事”?拜登這么做肯定是有目的的,那就是給普京考慮的時間。如果普京同意做出“重大讓步”,那么美國就會“一錘定音”,這就是烏克蘭導彈,澤連斯基別瞎比比,說你有責任,你就有責任,你得配合導演,小澤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如果普京不愿讓步呢?那也很好操作,這不,美國防長奧斯汀出面“施壓”了,明確表示,“不管調查結果如何”,“無論如何”俄羅斯都必須承擔“最終責任”,這也證明了咱們在16日文章中的論斷——“槍口頂在俄羅斯的腦門上”。網友們認為,拜登都說可能是烏軍“誤射”,那就沒俄羅斯什么事,這是“意外”,這么想就“Too young,Too simple”了,同志們想想,美俄談判之際,波蘭導彈事件就發生了,就特么這么巧?

如果這是“偶然”、“意外”,那上帝也太偏愛美國了吧,這明顯是“送牌”給超級大國打,咱們是不信上帝的,“上帝保佑美國”,那只是一個口號。所以,咱們還是認為,這是美國對俄施壓的重要手段,如果普京不讓步,不排除北約啟動“集體防御機制”,加大對烏援助力度,甚至直接出兵烏克蘭,目前美國第101空降師4700多人已經部署到了烏克蘭邊境,隨時可以出兵作戰,美軍一旦進入,其他各國軍隊也會進入。

到時普京怎么辦?用常規手段硬剛“多國聯軍”,還是使用核武器?這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所以波蘭“導彈事件”非常嚴重,但還是那句話,“真相并不重要”,“關鍵是美國的態度”。現在咱們假設一下,迫于美國的巨大壓力,普京做出了“重大讓步”,波蘭“導彈事件”又會怎么結束?十有八九,那就是認定,這是一枚烏克蘭導彈,俄羅斯的責任也就“輕輕滑過去”了,但這也對美國有利。

一方面,正如前面說的,責任在烏克蘭的前提是——普京做出“重大讓步”,所以美國“得償所愿”,“一點不虧”;另一方面,將責任扣到烏克蘭的頭上,順勢就能減少對烏軍援,推動俄烏談判,讓俄羅斯“體面結束戰爭”。所以,拜登“一口白牙兩面針”,“左說左有理,右說右有理”,總而言之,總是“美國有理”,怎么做都符合超級大國的利益。所以從去年6月份到現在,咱們不止一次發文,懷疑美國在大國博弈當中使用了“人工智能”,不止一次呼吁對“戰略博弈人才”的重視和培養,否則將會極為被動。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