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引發網友熱議,消息來自一個博主轉譯一名俄軍士兵在網上發布的視頻,視頻大概意思是一名俄軍士兵個人自費從中國夠買了一套防彈衣,由于遠比俄軍制式防彈衣輕巧,所以他起初對中國防彈衣的性能深表懷疑。但后來這套防彈衣在一個月內兩次救了他的命,從此讓他對“中國制造”深信不疑,所以專門錄制了視頻,來向他曾經懷疑過的中國防彈衣“道歉”。
(俄羅斯士兵向中國防彈衣“道歉”)
中國是防彈衣出口大國,世界上有70%以上的防彈衣是中國制造,目前只有荷蘭美國和中國可以完成從原料研發到制作一條龍生產防彈衣,在我國參與個人防彈裝備的研制和生產的單位包括解放軍、公安部的相關研究所、軍工企業以及為數不少的民營企業。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尤為迅速,目前國內現有防彈衣生產企業有近百家,而且因為中國造防彈衣主要以聚乙烯無緯布、芳綸無緯布為主要材料,在國際市場上的主要優勢是價格較低、性價比高,因此受到俄軍士兵青睞也就不足為奇。
(網店上架的防彈衣!還專門分了男女款式)
中國防彈衣有多強?2017年,有一位專門研究子彈的美國大佬,在網上購買了一塊中國生產的四級防彈鋼板(也就是通常情況下,防彈衣插在胸前的那塊鋼板),并對其進行了測試。這位美國大佬先后使用AK-47和“莫辛·納甘”的7.62毫米子彈對這塊鋼板進行直瞄射擊,結果這塊售價僅100美元的鋼板不但阻擋了所有子彈,而且就連被重復打擊的地方也沒有被穿透!最后這位美國槍械大佬表示,“我有理由相信,一些美國公司購買中國防彈衣,然后印上美國制造!”
(UP主親測中國防彈衣配套鋼板,并表示“這確實可以救你命。”)
其實中國防彈衣的名氣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早在2006年時,英國國防部從中國某公司訂購了一批防彈衣,并交給駐伊拉克英軍使用。一次,在伊拉克街頭,一支30人左右的英軍巡邏隊遭到100多名伊拉克反美武裝的伏擊,但整個英軍小隊僅以1人死亡的代價,成功逃出了伏擊圈,根據后來統計,有一名士兵甚至被擊中12槍,但是卻沒有一發子彈擊穿中國制造的防彈衣,而這名士兵也成功撿回一條命。中國防彈衣由此聲名鵲起,全球訂單紛至沓來,除了英軍、美軍外甚至連以色列國防軍,如今都是中國防彈衣的海外訂購大戶。
(不知道這是俄軍士兵自己掏腰包買的,還是部隊統一發的)
而且中國防彈衣除了防護性能優異以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超群的性價比。就如同上面說的,我國一塊四級防彈鋼板僅售100美元左右,相當于同等技術水平的美國產品的五分之一,而且防護性能還優于美國同類產品,這樣對比下來,買誰的,不買誰的,就是個傻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俄軍士兵展示中國防彈衣采用了厚實的凱夫拉材料,在確保防彈的同時,重量卻更輕)
本次俄羅斯士兵的視頻也說得很清楚,在一個月的時間里,他有一次是被120毫米迫擊炮炮彈的破片擊中,另一次則是被5.45毫米槍彈(可能是AK-74)擊中,而防彈衣都沒有被擊穿,他也因此保住了小命。這也有賴于防彈衣中的高分子陶瓷防彈插板,陶瓷插板的優點在于它的抗侵入能力強,輕便性和舒適度高,主要用于防護威力較大的沖鋒槍、步槍甚至狙擊步槍。
陶瓷防彈板技術目前是四個國家擁有,美國荷蘭日本和中國。國外起步比較早,目前國內陶瓷插板的價格便宜,市場占有率高,很多人就覺得我們肯定比老美牛逼了,事實上,我們90年代才起步,人家老美從1962年就將防彈陶瓷大規模應用于軍事領域,可以說擁有大量論證和實驗基礎,全都是科技與狠活,我們也就只剩拼價格這條路。好在國內結構陶瓷成本低,所以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也要審慎看待中國制造發展現狀。
(穿著國產防彈衣參與維和任務的解放軍女兵)
記得在珠海航展上,和防彈衣廠商工作人員交流,雖然防彈衣在中國幾乎沒有市場,畢竟我們國家普通民眾持槍是不合法的,穿防彈衣的人群也都是一些執行公務的人士,除了個人愛好外,穿著防彈衣走大街上要么會讓人當行為藝術欣賞的,要么就被懷疑是要對抗國家機器了,但在國外不同,美國人持槍合法,那么普通百姓對于保護自己的防御性裝備需求就旺盛,據統計,2021年全球防彈衣和個人防護市場規模達150.51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7年全球防彈衣和個人防護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90.88億元。我覺得這也是中國民營企業選擇在防彈衣行業奮力發展追趕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