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什么時候壓力最大?一個是他剛剛接替葉利欽出任俄羅斯總統的時候,另一個就是現在。據澎湃新聞11月14日的報道,被譽為普京“大腦”的俄地緣政治學家杜金,近日也“忍不住”公開表達了對目前俄烏局勢的不滿,而且矛頭還對準了普京本人。杜金表示,俄羅斯人其實并不反對沙皇,但擁有“絕對完整權力”的人不應辜負民眾的期望,“他理應拯救所有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他就活該遭受“雨王”那樣的下場。
“雨王”是一個典故,說的是一位國王在干旱來臨時,卻沒能給民眾召來雨水,結果被民眾推翻并殺死。很顯然,杜金用“雨王”的典故來警告普京,這是相當嚴厲的,言下之意,普京就是現代俄羅斯的“沙皇”,擁有“無限權力”,民眾不反對他“獨裁”,不反對他“連選連任”,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沙皇”必須要“照顧好俄羅斯”,如果普京做不到這一點,那么他就該被推翻,甚至被殺死。
杜金是俄羅斯著名的地緣政治學家,曾經提出“新歐亞主義”,被認為是普京的“大腦”,俄羅斯的“國師”,他的這一層身份,以及他支持俄羅斯在烏境內軍事行動的立場,使得杜金成為了西方和烏克蘭政府的“眼中釘”。今年8月份,烏克蘭特勤部門策劃了一起汽車爆炸事件,杜金命大僥幸逃過一劫,但他的女兒卻因此被炸死。這么一個俄羅斯愛國者,一個被稱為普京“大腦”的人,居然如此針對普京,引發外界一片嘩然。
在引起巨大爭議之后,杜金刪除了那段敏感的信息,且對外發表聲明,“澄清自己的立場”,杜金表示,“沒人反對普京”,他和其他所有的俄羅斯愛國者一樣,“無條件支持普京”,“我們對普京總統保持忠誠”,將“一直支持”俄羅斯和特別軍事行動。然而,盡管杜金做出澄清,但很顯然,他前面對普京的那番“不滿情緒”也不是假的,的的確確是動了“殺心”了,甚至有“煽動政變”的嫌疑。
那么,杜金為什么要“背刺”普京?原因很簡單,俄羅斯在俄烏沖突的失敗,進一步激化了俄內部的矛盾,而所有矛頭都開始對準了普京。一來,盡管出兵烏克蘭是俄領導層的“集體決策”,但“一錘定音”的是普京,若不是普京“被誤導”,若不是普京“沖動”,俄羅斯不會陷入美國的“戰爭陷阱”,不會面臨二戰以來最嚴峻的形勢,而且這種“困難局面”可能持續10年、20年,甚至更久,俄羅斯“國運”岌岌可危。
二來,俄烏沖突中俄軍表現拉垮,作為“最高統帥”,普京也必須承擔領導責任。誠然,俄烏沖突的俄軍總指揮先是德沃尼科夫,現在是蘇羅維金,普京壓根就沒有“親自指揮”,但普京是“最高統帥”,應該統籌全局,選賢任能,讓俄軍能夠打贏這一場攸關國運的戰爭。這就好像劉邦不需要親自指揮戰斗一樣,他任用蕭何管后勤,張良管戰略,韓信管軍隊,打贏了楚漢之爭,然而普京卻沒有起到“統帥”的作用。
三來,進入9月份之后,俄軍可謂是“兵敗如山倒”,戰場形勢瞬間逆轉,普京無奈只能“求和”,這讓俄羅斯的主戰派、強硬派非常不滿。9月初,北線俄軍被烏軍打崩,丟失哈爾科夫地區;10月份,俄軍丟失了紅利曼;11月份,俄軍丟失了部分赫爾松地區,剛剛加入俄聯邦的“赫爾松州”被打到“遷都”。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入赫爾松市,并且發表了“勝利演講”,在俄軍的傷口上狠狠地撒了一把鹽。
需要指出的是,9月27日,赫爾松、扎波羅熱和頓巴斯地區已經通過公投并入俄聯邦,10月初,普京簽署法令,承認它們是俄羅斯的領土。俄軍“不占而走”,放棄自己的“國土”,烏總統在俄羅斯的“國土”上發表“勝利演講”,稱這是“歷史性的一天”,對于俄羅斯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此時普京在干什么?他也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和談”。
10月末,普京就喊話美國,表示“俄羅斯不是西方的敵人”,“做好了與美國和談的準備”,但遭到了拜登的拒絕,白宮表示,普京必須找烏總統澤連斯基談;普京的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找澤連斯基沒有用啊,沒有美國點頭,任何俄烏協議都是沒有意義的,但是華府不松口。沒辦法,普京又只能去找澤連斯基,澤連斯基現在牛氣了,他提出了“四項基本條件”,其中就包括,俄羅斯歸還烏領土、支付戰爭賠款、懲罰戰犯。
這樣的條件俄羅斯能談嗎?談不了!于是俄羅斯外交部又去找美國,據央視新聞12日的報道,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就表示,美國可以“瞬間結束”俄烏沖突,只要華盛頓說句話,“烏方不敢違抗美國的停戰指示”。然而,美國還是拒絕“和談”,并且準備在G20峰會上給俄羅斯一個“下馬威”,就在這么憋屈的狀態下,據印尼官員稱,率團參會的俄外長拉夫羅夫剛抵達巴厘島,就因“心臟問題”而被送醫治療。
俄羅斯何曾如此屈辱?當年蘇聯解體,那是“和平演變”,“非戰之罪也”,現在確確實實是“打也打不過”,“玩也玩不過”,作為“沙皇”的普京,怎么對國人交代?難怪普京的“大腦”都要“反普京”了。早在俄烏開戰之前,咱們就指出,烏克蘭危機是美國挖的一個“戰略陷阱”;開戰的第二天,咱們就表示,“普京是在賭‘國運’”,一旦陷入“持久戰”,對于俄羅斯來說“后果不堪設想”。
不是要“落井下石”,普京犯錯,俄羅斯“掉坑”,中國也不好受,也跟著“倒霉”,但普京的確不應該“沖動”,咱們還是那句話,俄烏沖突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普京能提升俄民眾的生育率,哪怕“茍且偷生”20年,也能帶來一個“偉大的復興”,因為俄羅斯啥都不缺,不缺核彈,不缺石油、不缺土地,不缺糧食,就是缺人口,所以,大帝啊,你不應該總盯著地緣博弈,要從更高的高度來俯視俄羅斯民族的命運,但你沒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