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知持續插手臺海之事會為自身帶來很大的弊端,所以才想方設法地逼迫我方主動出手,好讓它坐收漁翁之利。
既然知曉對方的不軌目的與嚴重后果,我方就更應該保持理性,在恰當的時間使用恰當的方式做對的事,比如統一。
一:為什么說美國不敢出手
現如今,美國對華政策依然強硬,也時常通過各種方式插手臺海,打著各種旗號出現在中國家門口,甚至還呼朋喚友叫囂著要一同對中國發起瘋狂的圍堵打壓,已經對我國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對兩岸統一之事更是影響頗深。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
日前,美國大肆鼓吹“對華脫鉤”政策,除了在軍事、經濟等層面頻繁對中國企業施壓之外,一直想在技術領域與我方徹底“脫鉤”,今年推出“芯片法案”且派遣佩洛西訪問亞洲、竄臺便是典型表現。
在此基礎上,中國企業及中國發展崛起的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害與影響,我方也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且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中國崛起已經無法阻擋!
但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的行為卻受到了美國企業及民眾的強烈反對,甚至已經影響到了美國的自身利益,而這也成了美國“光說不練”,不敢輕易出手的關鍵原因。
具體可從美媒的警告中體現。
根據美媒說法,美國為了自己的霸權,在打壓中國方面的確是不惜余力,但在全球化及多極化的未來發展趨勢之下,美國政府強行推動中美“脫鉤”是倒行逆施的錯誤行為,或將嚴重破壞世界穩定,是損人不利己的重大戰略誤判。
當然,美媒還指出了最關鍵的一點:
美國行為已經引起了國內各方的強烈不滿,強行脫鉤只會讓美國失去更多的金錢利益和人心,甚至還會間接推進中國的技術發展,為中國實現技術自主提供窗口期。
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彼時,中國包含芯片技術能力在內的高新技術產業能力將持續攀升,或將趕超美國實現新高度。
若經濟中心朝亞洲偏移,美國經濟利益或將受到巨大沖擊與更大損害。
要知道,世界上從來都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若中國實力飆升,別國可以從中國獲取的利潤遠超美國,那現在無限攀附美國的國家會怎么選?
當然是選利潤不選人。
現如今,跟隨美國一同“遏華”的諸多國家已經面臨諸多弊端,出力不討好且傷害到自身利益的情況更是不絕如縷,就連最先喊口號的美國都發出了此類聲音,更何況其他?
對于“臺灣問題”而言,美國已經因為越線插手行為付出了很大代價,再加上中美利益的緊密聯系,美國不可能會拿自己的利益去搏一個不明朗的未來,所以美國才會始終堅持“模糊對華政策”,才會頻繁從側面出擊,為我方施加壓力,妄圖逼迫我方先出手,自己則趁機行事,而不是“打頭陣”。
對于美臺勾連之事,美國也是處處以利益優先,先給臺當局“畫大餅”,信誓旦旦地立下口頭承諾,先把錢忽悠過來再做打算,臺當局為了所謂的“保障”,也的確聽話。
但即便如此,中美關系也已經因為美國的諸多越線行為受到了一定影響,美國經濟及利益自然也會受到波及,引發爭議也是理所當然。
由此可見,美國對華政策就連美國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可見其弊端之大,也將其“逼戰求和”的目的暴露無遺。
在如此現實的情況下,美國又怎么敢輕易出手?
二:統一何時會立馬變成現實
我們需要搞清楚,統一的主動權一直都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中,統一時間和方式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
但是,由于當下并非收臺的最好時機,且臺海依然存在很大變故,美日插手的概率依然存在,若我方沒有做好全面預案與準備就輕易出手收臺,就極有可能出問題,甚至會對統一造成不利影響。
所以,即便我方已經擁有收臺實力,也并沒有輕易邁出這一步,而是繼續籌備,繼續清除麻煩緩解局勢。但也正因于此,島內外的“謀獨分子”才敢趁機挑事,打著“大陸不會出手”的旗號肆意妄為。
可兩岸統一乃必然事件,又豈會因為某個別勢力的插手發生變化?
從實際情況來看,我方除了會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迅速出擊,以恰當方式完成統一之外,還可能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將統一即刻變成現實。
第一種情況:美國武力介入臺海。
只要美國敢出手,敢武力介入“臺灣問題”,無論動用了多少兵力,是否有所謂的“借口”,我方都會采用完全正當合法的方式予以反擊。
彼時,美國行為不僅不合情理還不合法,立場完全崩塌,我方解放軍戰士則會奮勇直前,臺海問題定將被徹底解決,統一指日可待,后續可能面臨的麻煩也會隨之減少。
當然,以美國現在面臨的局勢,及其“避戰求和”的具體行為,美國武力介入臺海是不現實的,美國不可能如此冒險。
第二種情況:臺當局“以武謀獨”。
我方遲遲沒有使用“武統”方式,就是在給臺當局留時間選擇,希望蔡英文之流可以識時務。
但按照當下情況,民進黨當局絲毫沒有悔改意圖,甚至依然妄想著“以武謀獨”,如果美國在背后為臺當局“謀劃”路線,而蔡英文之流真的乖乖聽話率先出手,臺海真的爆發沖突,我方絕不會有絲毫退讓。
彼時,即便民進黨當局真的等來了所謂的“軍事援助”,我方也會奮勇直前,統一將立馬變成現實。
雖說當下的臺當局沒有這個實力,也沒有這個膽量,為了統一大業,我方依然要做好全面準備。
總之一句話:
臺海依然存在變故,我方仍需時刻保持理性,并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