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和美軍的軍事實力,常常被人們拿來做比較。
這其中既有對整體軍事實力的比較,也有對各種細節領域的比較。
需要承認的是,解放軍畢竟是一個后來者,在發展上不夠充足,所以在軍事實力上和美軍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不過我們今天并不是單純地討論實力問題,而是把視角放得更高一些,我們討論一下中美陸軍軍備建設思路的差異。
一支現代化軍隊的裝備體系,是相當復雜和專業的。
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軍備建設目標,沒有一個合理的軍備建設規劃,那軍隊的軍備建設就會變得一團糟。
像俄羅斯陸軍,其軍備建設就缺乏合理規劃,導致發展偏科,在今年的俄烏戰場上問題頻出。
中美陸軍在各自的軍備建設目標和規劃上,還是比較明確的。
我們先來說美國陸軍。
美國陸軍建設的一個特點,就是輕重分化很明顯。
輕裝部隊越來越輕,重裝部隊越來越重。造成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因為美軍的全球戰略。
在全球戰略下,美國陸軍就需要具備極高的機動力,才能完成短時間內從美國本土出發,部署到幾千甚至上萬公里的海外。
比如說美軍的斯崔克旅,雖然是大八輪裝甲車,但是通過犧牲一定程度的火力和防護,大大提高了機動力,特別是空運,事實上更像是一支輕裝部隊。
包括美軍的空降部隊,比如82空降師和173空降旅,也是隸屬于美國陸軍,是機動力非常高的輕裝部隊。
這兩支部隊還是目前美國陸軍少數執行快速反應任務的部隊,在近幾年多次被緊急部署。
美國陸軍的輕裝部隊,主要作用其實是快速到達熱點地區,展示美國的存在。
所以這些輕裝部隊,對付游擊隊還可以,但如果碰上像伊朗、俄羅斯這樣的正規軍隊,即使有美國空軍掩護,也很難正面對抗。
所以他們主要的保障,就是美國的綜合國力。
只要這些國家不敢和美國正面對抗,那美國這些輕裝部隊,就比較安全。
對于幾個軍事大國來說,這樣的情況是相同的。
而如果輕裝部隊應付不了局面,美國陸軍就會動用部署在本土的重裝部隊。
美國陸軍現在有11個重裝旅,國民警衛隊還有6個重裝旅,總共17個重裝旅是美軍陸戰力量的中堅主力。
這些重裝旅信息化水平高,火力和防護都很充足,唯一缺點就是遠距離機動困難,跨洲部署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
所以美軍只有在像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這樣準備大打出手的時候,才會大費周章地往相應戰區部署重裝部隊。
像中東的這些治安戰,重裝部隊是不去摻和的,這也讓重裝部隊沒有像其他美國陸軍部隊一樣,在治安戰中磨損戰斗力。
所以,美國陸軍的軍備建設思路,就是輕裝部隊強化機動性,隨時準備干涉其他地區。重裝部隊則強化戰斗力,做好真正戰斗的準備。
具體到裝備上,就是美軍的輕裝部隊不斷更新單兵作戰裝備,而重裝部隊則準備更換新坦克和步戰車。
不過,美軍的輕裝部隊在信息化水平上,不如重裝部隊,這是美國陸軍和中國陸軍的一個不同。
在中國陸軍,個別輕裝部隊的信息化水平,是可以和最先進的重型旅相媲美的。
中國陸軍的戰略是立足于本土防御,是“全域懾戰”的作戰理念。
所以在軍備建設上,中國陸軍和美國陸軍相比差別不小。
中國陸軍沒有美國陸軍那種全球干涉的需求,所以對于部隊的機動性,雖然也有比較高的要求,但僅限于國內。
而且像空降部隊這樣的快速反應部隊,我們是隸屬于空軍的空降兵軍,不歸陸軍管,這也和美軍不一樣。
在國內機動的話,我們主要的機動方式是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
相比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更加靈活,而且也不需要在火車站進行耗時間的裝卸作業。
所以我們大力發展輪式裝甲部隊,代表就是我們的中型合成旅。
這些輪式裝甲部隊,主力裝備是輪式突擊車和輪式步戰車,在信息化水平上看齊重型旅,而且火力也很充足。
所以這些輪式裝甲部隊,具備接近甚至不弱于重型旅的攻防能力。
依托中國發達的公路網,占中國陸軍員額三分之一的中型旅,可以在幾天時間內完成上千公里的機動,迅速增援某一戰略方向。
中型輪式裝甲部隊,是中國陸軍和美國陸軍最大的不同。
在重裝部隊上,中美陸軍的建設思路倒是差不多,都是不追求多高的機動力,而是強化正面攻防的戰斗力,以及信息化水平。
因為快速搶占戰略要點的任務,中國也有輕型合成旅可以完成。
不過相比起美軍的輕裝部隊,中國輕型合成旅主要還是以公路機動為主,空運機動也能,但是做不到像美軍那樣整旅整旅地大規模空運。
中國陸軍的輕型合成旅同樣重視火力,在火力上比起中型旅都弱不了多少。
這同樣還是立足于中國的國防戰略,在本土防御上,通過公路機動就能很好地滿足需要。
少量的海外軍事行動需求,并不屬于中國陸軍的任務,而是中國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空降兵的任務。
我們的輕型合成旅,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在城市戰中作為巷戰的主力部隊。
巷戰需要足夠強的火力支援,這也是輕型合成旅相對美國陸軍的輕裝部隊,在火力配置上更高級的原因。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和美國不同的軍事戰略,對于各自的軍隊提出了不一樣的要求。
而這些要求,就決定了兩軍的發展必然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要學習美軍的先進優點,但不必全盤照搬美軍的情況,而是要根據自身情況,發展最適合自己的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