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高中步入大學,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離開家,沒有了家長的嘮叨,也沒有了老師的耳提面命,大學生仿佛成了“脫韁野馬”一般開始放飛自我。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學生們也有了足夠的時間用來“8G沖浪”,而家長也逐漸要被“后浪”拍在沙灘上,兩代人也常常因為代溝,在朋友圈上演各種極限拉扯。
“丑死了快刪除”,大學生發朋友圈忘屏蔽家長,慘遭親媽精準打擊
女兒:我可以,媽媽:你不行
一看這位同學就是追星追得上了頭,又有了“新男友”,同齡人一看到這個“我可以”,應該一下就能反應過來,這個“我可以”的含義。
但家長和大學生可不是在一片海里沖的浪,所以面對一句話,也自然會有不一樣的理解,不過這位家長不是在評論區直接吐槽,而是選擇私聊女兒,這大概就是代溝與愛并存吧。
親媽精準打擊:丑死了快刪除
本來大學生和同學畫了一個“酷酷”的妝,想要去參加萬圣節派對,本想著發個朋友圈“臭美”一下,結果沒想到直接收到了來自親媽的精準打擊。
本來還覺得是家長和學生的代溝太深,不能理解學生的課余活動,不過看到這幾天的新聞之后,突然悟了家長的吐槽,希望同學們都能吸取教訓,節假日盡量還是遠離人多的地方吧。
因為代溝,世界竟然多了一些美好
現在的00后聊天,常常會用很多首字母代替,這些首字母就像90后當年的“火星文”一樣,讓長輩們看到了之后,總是一臉茫然。
本來這位同學頂著大雨去上課,結果卻白跑一趟,內心是有一肚子的怨氣的,結果自己的一句抱怨,竟然在家長眼里有這樣的解讀,原來代溝有時候不僅會讓人無奈,也有很讓很覺得“治愈”。
光頭和染頭二選一
雖然是大學生,但在家長的眼里,還始終是一個小孩子,什么染發、燙發、甚至還會有家長覺得,小孩子畫什么妝,總之大學生就算離開家長,也免不了要繼續被家長遠程支配。
但其實大學生已經是個成年人,家長也要調整好心態,不要過度去干涉學生的一舉一動,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家長看不到學生的朋友圈,大概就是和手伸得太長有關系吧。
親爸的精準打擊一點不遜色于親媽
本以為大學生被親媽吐槽“丑死了快刪除”段位已經夠高了,沒想到親爸的吐槽更是不留情面,這回難題又回到了學生的身上,這個“好友”是拉黑還是不拉黑呢?
有時候,看上去家長總是沖在吐槽學生的最前線,但實際上,沒有誰會比當家長的更,喜歡自己孩子了,只不過學生的個性不同,家長的表達方式也不同,相殺相愛的親子關系,其實也很讓人羨慕。
爸爸: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就在大家都在猶豫自己的朋友圈要不要對家長開放時,這位家長早就先人一步,直接屏蔽了大學生,爸爸: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想要家長和學生能夠和諧相處,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家長大概是覺得自己經常會轉發一些學生不感興趣的,所以想著不要讓學生覺得煩吧。
越來越多學生選擇發朋友圈時屏蔽家長,家長其實也應該進行“自我反思”
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會吐槽,自家大學生的朋友圈自己永遠看不了,平時消息也基本沒有,也就是要生活費的時候,還能積極一些。
但是家長回想一下,是不是學生發個朋友圈,自己就在下邊這個不行,那個不好的各種指責,是不是學生和自己分享發生在身邊的事時,說不了幾句,家長就會繞到,在學校里要好好學習,不要亂花錢……。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學生每天問家長上班努力了沒,領導說你的話,肯定是你的問題,和同事相處得不好,就多自我檢討一下,當家長的會是什么感受?
其實家長和學生想要相處得好,很簡單,家長不要總把自己俯視學生,多和學生平時,和學生就像朋友那樣相處,很多時候,往往是家長和學生之間可以互開玩笑的家庭,學生的個性也往往會更加開朗,遇到苦難的時候,更有勇氣去克服。
話題討論:你和家長或者你和孩子,因為朋友圈,發生過哪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笑話嗎?歡迎留言評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