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小貝愛教育
考研中對于專碩的招生,有變化。
大學生正式升入大學,開始了大學時光以后,大學生就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學習起點上,避免大學階段的學習模式,和中小學階段的應試教育模式是有著很大的不同。
大學生在大學里是可以感受到更輕松自由的氛圍,但處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如果大學生自制力不強的話,在大學里是很容易走下坡路的。
大學生在大學里肯定是不能混日子的,大學生需要把學習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如果大學生整個大學都是混過去的。
那大學畢業后就真的夠發愁的,就會后悔自己當初為什么不好好努力,因為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形勢本身就嚴峻,連本科生的含金量都直線下降。
要不大學生考研的人數也不會攀升得那么快,2022考研就達到了457萬,又是一年考研季,按照這一攀升趨勢,2023考研報名人數很容易突破500萬大關。
2023考研迎變化,網上報名結束,專碩將擴大至研究生的招生三分之二
從相關人士的預測來看,2023考研的報名人數預計會超過520萬,2023考研網上報名結束了,關于具體的報名人數,就得等官方公布的數據了。
對于考研了解的大學生都知道,碩士是有著專碩和學碩之分,各大院校對于專碩和學碩是分開進行招生的,各大院校分配給專碩和學碩的招生名額是有差別的。
但2023考研有迎來變化,其中有提到預計到2025年專碩將擴大至研究生的招生三分之二,其實在研究生的招生考試中,是有呈現出專碩培養規模穩步增長的趨勢。
根據數據統計,專碩在碩士總招生人數的占比僅是15.9%,變成了占比超過學碩招生人數的狀態,甚至到后來對于專碩招生人數在總找生人數的占比都已經超60%。
這也就表示專碩將成未來考研的主流,要不在碩士招生的總人數中,也不會不斷擴招專碩的招生人數,既然2023考研的報名已經結束了。
那報名成功的大學生就可以一門心思地閉關備考了,因為離2023考研初試時間是越來越近的,初試的考試是在12月24日—12月25日。
12月24日上午安排大學生考的是思想政治理論或管理類綜合能力,下午考外語,12月25日上午大學生考的是業務課一,下午考業務課二,有的專業是考2門專業課。
但有的專業是考一門就可以,12月26日安排的是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或使用畫板等特殊要求的科目。
個人解析
大學生選擇考專碩,還是考學碩,大學生是需要慎重考慮好的,大學生可以結合自己今后的規劃,還有學的專業等方面來進行考慮,畢竟專碩和學碩兩者是有區別的,側重的方向是不同的。
那么專碩和學碩的側重方向有哪些不同呢?
專碩側重方向是在實踐性,專碩是更適合偏向于實踐,碩士研究生就想直接找工作就業的大學生去考,大學生想要有一個更高的學歷做敲門磚專碩是更適合的。
學碩的側重方向是學術性和理論性,更適合打算深造搞科研的大學生去考,如果大學生有讀博的目標,那學碩是更適合的。
大學生不光要根據自身的規劃選擇考專碩還是學碩,大學生還得結合自己的所學專業去選。
有的專業是專碩更吃香,就像醫學類就是專碩更吃香,除非大學生未來想搞科研,要不然還是專碩畢業在臨床吃香。
除了專碩招生規模有擴大,多所院校專碩也有延長
多所高校宣布延長專碩學制的決定,和學碩一樣調整為3年,東南大學院校所有專碩學制專業都延長為3年,中南大學碩士生的學制是三年,博士是四年,優秀的碩士可提前半年畢業。
大連理工的全日制和非全專碩學制都是3年,西北工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學制也都是3年,哈工大2年學制調整為3年,濟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的基本學制都是3年。
西北師范大學全部專業專碩的學制為3年,四川外國語大學從2023級開始,所有專業專碩學制調整為3年,最長年限為6年,北京理工是37個專業的專碩學制為3年。
華中大是漢語國際教育和資源與環境等部分專業專碩學制改為3年,河海大學、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等多所院校也是部分專業專碩調整3年的情況。
筆者看法:
考研中對于專碩的招生數量超過學碩,表示今后對于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更傾向于實踐性,碩士的培養目地和之前不一樣了。
會出于對工作需要的目標而培養人才,對社會對于大學生的學歷門檻提高也是正常的。
今日互動:
你怎么看擴大專碩生招生?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