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大部分家長總是對學生寄予厚望,希望學生們能走進更理想的大學,好像只要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考上重點大學,未來就能夠一帆風順,出人頭地。所以學生們從進入小學開始,就努力學習,一路拼搏,爭取在高考中金榜題名。
可是真正走進大學之后,學生們才發現,向往多年的大學生活不過如此,走出校園走進崗位才發現,現實如此殘酷,真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時候,即使擁有了高學歷,也一定會遇見逆境,遇見很多的無可奈何。
37歲央美碩士失業9個月,處處碰壁苦苦支撐,卻表示堅決不回老家
在大家的心目中,如果一名學生能在名校畢業,擁有高等學歷,再加上本人顏值和能力均在線,未來一定前途不可限量。可現實中,這樣的畢業生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一名中央美院的碩士今年37歲,北漂了20年,想必一定擁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前途遠大,但事實上她已經失業了9個月,這期間她不斷地在求職遞簡歷,但依然處處碰壁,生活只靠為數不多的存款苦苦支撐著。
原本在北京的工作薪資能達到24K,但是一次項目失敗,她也只能成為“背鍋俠”離開了公司,沒有得到半分賠償。大學畢業多年,本以為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再就業不是什么問題,但是現實卻是一盆冷水。
她相信自己不可能三十年永遠在河東,她一定會勇敢,怎么都是過一輩子,那就順其自然地過,眼下已經被推到這個位置,就把眼前的事情做好。這份清醒和灑脫,恐怕是剛剛走出校園的學生無法理解的。
現如今她只能找到一份保險的工作,底薪3000,但是時間很自由,從她的話語和表情中難掩無奈,唯一的業績是要求朋友購買的168意外險。當說到老家的時候,她表示老家在哈爾濱,老家對她來說就是母胎,不可能再回去。
其實當代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都會困惑與選擇回老家安穩,還是去大城市闖蕩,每名學生對未來有不同的規劃,不能說那一個選擇更好,只能說隨心選擇就好。
而這名女碩士更是直言,大城市就是“赤裸裸”的公平,如果你不做好準備就可能會丟人現眼。換句話說,學生們如果想進入大城市打拼,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對未來抱有幻想,不要想當然。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安穩也好挑戰也罷,終將無愧于心
按照道理來講,名校碩士不應該淪落至此,在就業的時候不應該四處碰壁。其實在筆者看來,與她的專業,有很大的關系。藝術類專業本身就業面就比較窄,所以學習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們,一定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不然可能就會迎來“中年危機 ”。
其實從女碩士的話語里,筆者感受到了堅持,感受到了淡薄,更加感受到了些許的無奈。37歲的女碩士,至今單身,不會回家鄉,依然漂泊,雖然是自己選擇的生活,也會有需要溫暖和安慰的時刻。
筆者認為,家鄉并不是母胎,而是避風港,更是加油站。確實“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是誰知道河西會不會出現在家鄉呢?
每一個學生從大學畢業后當然都是一腔熱血,躊躇滿志。大學畢業對于學生們來說,就是新的開始,新的征程,可是學生們還是要努力認清自己,了解自己,再好的選擇和道路也并不代表適合每一個大學生,要記住,適合遠比優質更加重要。
學生們是選擇安穩的“鐵飯碗”,選擇回到家鄉就業,還是選擇到大城市去打拼,尋找自己的舞臺,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只有“三思而后行”才能降低后悔的可能。無論如何,只要學生們能做到無愧于心就好。
筆者寄語:
當今時代各行各業競爭都十分激烈,每年都有大批人才走出校園,其中不乏高學歷高能力的畢業生,想要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或許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意義。
不過,學生們也不要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太悲觀,學業也好就業也罷,只要努力,定然都能看見收獲。希望每一個畢業生都能以更堅定的態度走出校園,相信自己,也相信未來。
話題討論:
說了這么多,你對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和分享意見,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