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朋友圈“臭美”,親媽直接“精準打擊”,學生:黑名單見吧

導讀上了大學,學生們就如“脫韁野馬”一般,終于可以擺脫家長,過上“放飛自我”的生活,不少家長吐槽:學生上了大學之后,除了要生活費,一天...

上了大學,學生們就如“脫韁野馬”一般,終于可以擺脫家長,過上“放飛自我”的生活,不少家長吐槽:學生上了大學之后,除了要生活費,一天連個動靜都沒有,自己好像成了“提款機”。

到了大學之后,同學們好像和家長的聯系確實會少一些,家長如果想要了解學生身邊發生了什么,常常要依靠朋友圈,但有時家長“網上沖浪”的速度的太慢,不免會和學生產生一些代溝,進而在貧困區上演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笑話來。

大學生朋友圈“臭美”,親媽直接“精準打擊”,學生:黑名單見吧

吐槽大會變感恩現場

大學生個個都是“8G沖浪達人”,對于縮寫文化,自然也是掌握的爐火純青,但是對于家長那一帶人來說,現在大學生的縮寫文化,就像90后們的“火星文”一樣,讓人摸不清頭腦。

所以因為縮寫,大學生和家長之間,也經常會上演一些“烏龍事件”,比如這位同學明明是在吐槽,結果卻被家長解讀成了“感恩現場”,真的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呢

來自親媽的“精準打擊”

大學生出去玩,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拍照拍朋友圈,看這位同學發的照片,感覺應該和同學一起參加了“萬圣節”活動,所以花了一個很特別的妝容。

學生本想發個朋友圈,“臭美”一下,結果親媽二話不說,直接一句“丑死了,刪除”,精準打擊學生,看出來了,這是親媽,不是親媽干不出來這事,學生看內心OS:黑名單見吧。

學生的朋友圈,家長的閱讀理解

學生步入大學之后,和家長的聯系相對來說也會少了一些,家長想要了解學生的一舉一動,朋友圈就成了家長的“主戰場”,學生的每一個朋友圈,在家長眼里都是一道閱讀理解題。

當然閱讀理解的魅力就在于“過度解讀”,家長們一個個仿佛化身福爾摩斯,從文案到配圖、從發文時間到定位,一丁丁點信息,家長都不會放過,但凡有一點不對勁,電話那馬上就過來了。

是“細節控”媽媽沒錯了

這位家長不僅會對學生的朋友圈進行全方位的解讀,還會對學生提出各種“建設性”意見,配文要中文,圖中的垃圾桶破壞美感了,是“細節控”媽媽沒錯了。

遇到這樣的家長,估計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應該都會非常有“壓力”吧,檢查自己的朋友圈都這么嚴謹,這檢查學生作業那得啥樣,仿佛已經看到學生因為寫字不工整,作業被家長撕掉的場面了。

家長:沒想到吧,我反將一軍

學生們都是在吐槽自己發朋友圈,因為忘記屏蔽家長而被家長抓個現行的事,結果這位同學的家長卻直接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反將一軍,不用你屏蔽我,我直接屏蔽你。

家長和學生作為兩代人,互相總是會有很多不理解也是很正常的,但想要保持彼此和諧相處,可以不理解但是要互相尊重,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還是和諧的。

家長大多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吐槽是真的,但是想念也是真的

雖然家長是不是會出現在學生的朋友圈里,對學生實施“精準打擊”,但家長其實大多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吐槽學生奇奇怪怪,其實心里覺得學生可可愛愛。

而且,如果家長不是因為關心學生的生活,那又怎么會第一時間就發現學生們發了什么,然后火速趕來評論呢,所以出門在外,同學們不管多忙,也要多和家長聯系。

消除代溝的唯一方式,就是多溝通,大學生不要覺得自己“翅膀硬了”,家長也不要“居高臨下”,相處的時候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你會發現原來代溝是那么容易被撫平。

當然出門在外,學生也要懂事一些,不要做讓家長不放心的事,既然還是學生,那也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然后再去進行一些課余活動,這樣才是真正的自己負責哦。

筆者寄語:

總是會有家長吐槽自己被學生拉入了黑名單,想看個朋友圈都是難事,但其實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事,家長不是去反復追問學生為什么要在這么做,而是應該捫心自問,是不是自己有時候手伸的太長,沒有給學生留夠空間呢?

話題討論:你能看到自家學生的朋友圈嗎?歡迎留言評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