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來自《環球時報》的報道,近日,在毗鄰中東的阿拉伯海域出現了一艘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代號為“西弗吉尼亞”號,美國“戰區”網站稱,負責駐守中東的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庫里拉上將、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司令庫珀中將以及其他人員,則在一個秘密地點登上了“西弗吉尼亞”號戰略核潛艇。
需要指出的是,“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非常強大,具備“一艇滅一國”的能力,一般時候,它很少主動現身,而且一次潛行任務,可以達到幾個月,期間不會上浮。此次它不僅罕見地主動現身,而且現身地點也是非常敏感,或有對外發出信息的意思。
那么,美國為什么要將這種“滅國大殺器”部署到中東附近海域,或者說,為什么要主動曝光“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位置?美國媒體認為,美軍之所以“罕見公布其行程”,很可能與伊朗有關,具體來說,是和伊朗“卷入俄烏沖突”有關。
就在近段時間,俄烏兩國之間的沖突有了升級趨勢,雖然烏軍依然攻勢凌厲,但明顯也遭到了極大的打擊和消耗,其中俄方無人機對烏軍和烏克蘭基礎設施造成的傷害“不容忽視”。
對此,西方情報部門認為,伊朗不僅向俄羅斯提供了大批無人機,而且還打算向俄方出口“數百枚”近程彈道導彈。按照美媒的說法,美國主動曝光戰略核潛艇來到阿拉伯海的消息,“就是對伊朗的警告”。
很顯然,美國對于伊朗在俄烏沖突中“支援俄羅斯”非常不滿,因為這增強了俄軍的實力,而讓烏克蘭付出了更多的代價,是在向西方增壓,是在幫俄方“減壓”,在這樣的情況下,力主“壓垮”俄羅斯的美國當然是不高興的。
其實,關于“伊朗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的消息,早就出現了,為什么到現在美國才表示“抗議”或“警告”?原因在于,在外界印象中,伊朗無人機性能不咋地,即便向俄方提供,預計也不會對烏軍和烏克蘭的基礎設施造成多大的損害,所以也就習慣性地“忽視”了。但令西方沒有想到的是,俄軍最近利用無人機打出了“蜂群”戰術,讓烏軍“防不勝防”,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這個時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才回過神來,他們認為“伊朗向俄方提供了無人機”,而伊朗無人機就是一個“戰爭機器”,是為“消耗戰”而生的,廉價、有效,俄羅斯買得起,效果還不錯。
于是,西方開始重視了。只是由于西方與伊朗的關系早已鬧僵,且對伊朗的制裁工具也基本用完了,所以西方認為怎么樣施壓估計都是白搭,也正是在這樣的判斷下,美國戰略核潛艇選擇在伊朗南部的阿拉伯海上浮,并主動曝光其行程,警告意味不言而喻。但問題在于,伊朗會因此害怕嗎?恐怕不大可能,美國這招是沒用的,因為即便美國也不敢輕易對一個主權國家使用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