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從古至今教育都是治理民眾最重要的途徑,提高體制內人員的入職門檻,將對推動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大學生就業出現“鄙視鏈”,優先考慮公務員,若專業不對口,還可以選擇事業編制。二者都沒有上岸的機會,才會退而求其次選擇國企或央企,最后才是私有企業。在家長看來,學而優則仕是理所當然的事。
好好學習,考上名牌大學,不就是為了以后過上更好的生活嗎?否則在私企工作,年薪再多、職位再高,沒有編制也是臨時工。遠不如體制內工作更穩定,年輕的時候可能覺得差別不大,待臨近退休之時,或退休后就能有明顯的差別。
事業單位三大崗位有福了,未來工資將不輸公務員
據悉眼下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70%會選擇有編制的工作。尤其是頂級985大學畢業生,除了考公務員、報考選調生以外,當老師、當醫生或去研究院所工作,都是不錯的選擇,而這些同屬事業編制。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同屬鐵飯碗之列,公務員卻略勝一籌,主要還是在待遇方面有不小的差異。讓有些大學畢業生望而卻步,趨避利害是人之常情,若因此而造成人才流失,是事業單位發展的最大障礙。
為了調動體制內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除了打破死工資制度,引入績效工資以外,部分事業單位還打破了鐵飯碗制度,改為聘任制。如此一來,編制數量少了,剛畢業的大學生更不敢報考了,生怕穩定性和待遇不比從前。
為了滿足人才需求,部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迎來薪資調整,三大崗位的待遇,未來或將不輸給公務員。首當其沖的便是疫情期間,做出卓越貢獻的護理人員。護士崗位取消編制后,造成了一部分人員流失,面對越來越大的人才缺口,提高待遇才是關鍵。
事業單位的薪資,向來與職稱掛鉤。尤其是管理崗位,事業單位的待遇和公務員差了一大截,成為此次調整之列。前途和“錢途”是大學生有限考慮考公務員,而不是報考事業編制的主要原因。改善職稱評定和崗位級別的評定標準,才能徹底改善大家對事業編制的看法。
提起職稱評定最難的崗位,莫屬中小學在編教師了。有些一線教師連續幾年符合條件卻評不上,已經產生了佛系心態。相關部門已經下發文件,未來事業單位職稱晉級,將向公務員看齊,如此一來,教師的待遇也有了改善。
部分教師薪資待遇可能有新調整,鄉村教師編制或將成為香餑餑
我國幅員遼闊,各省經濟和教育發展形式有較大差異。以往不同省份的事業編制和公務員薪資發放標準的計算方式,就有區別。這就導致一線城市,剛工作5年的小學老師,年薪可達30萬以上,而有幾十年教齡的鄉村教師,月薪只有2000多,根本沒有績效獎和年終獎。
如今公務員和部分事業編制的年終獎都面臨停發,待各省統一發放標準后,會另外安排補發。調整后,以往處于劣勢的鄉村教師,薪資待遇或將迎來較大提升。
教育部目前的工作重點之一,便是保障教師薪資發放標準,不低于當地公務員。預計調整過后,同工不同酬的形式會有所緩解,一線城市教師和鄉村教師的薪資差距會逐步減小,相對來說,城市教師的待遇可能會略有下調,但是不會下降太多。
為了鼓勵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未來偏遠地區的鄉村教師待遇會有明顯提升。更吸引人的是,鄉村教師的職稱評定方式也會有所調整。部分省份或將實現,教齡滿35年即可直接晉升高級教師的制度,不再讓老教師因為名額有限而遺憾離休。
有些省份的教師已經開始實行延遲退休制度,高級教師退休時間延遲5年,這就意味著其他教師評高級職稱更難了。新教師評職稱標準也是對,為鄉村教育奉獻畢生的老教師最大的安慰。
此舉有望鼓勵更多大學生,畢業后回家長發展,既能緩解城市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能扶持鄉村教育。再加上鄉村教師升學壓力沒那么大,未來或將成為師范生眼里的香餑餑。
寫在最后
大學生就業的時候,考慮未來的發展前景和“錢景”無可厚非,也要考慮自身的具體情況,興趣愛好和專業是否對口。有些大學生為了公務員編制,寧可放棄本專業,也不去事業單位,那就得不償失了。
今日話題:如何看待事業單位薪資調整趨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教育聽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