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俄傳來一個好消息,首座跨阿穆爾河,也就是黑龍江的鐵路橋通車,這條從2013年開始籌備,前前后后修了快10年的鐵路大橋,終于在2022年年末,迎來了首趟從俄羅斯開往中國的火車。
其實這座鐵路橋加速通車,正標志著俄羅斯的思想轉變。俄烏沖突引發西方對俄制裁,莫斯科終于意識到跟遠東合作的重要性,如今不單單是紙上談兵,也開始推進建設連接遠東地區的基礎設施。
【第一列火車從俄羅斯過到中國】
為什么說俄羅斯開始重視遠東了?我們拿這條跨黑龍江鐵路橋的建設過程,就很好說明。其實這座大橋真正籌備的時間,比2013年還要早。為了方便和中國貿易往來,俄羅斯方面2007年就想要修建這座橋,不過阻力不小,一個是俄羅斯思前想后,二是投資不夠。直到2013年中俄才正式簽署了大橋建設協議。
原本接下來只要按照正常工期建造,這座橋預計在2015年就能竣工通車。不過在這條大橋的建設上,俄羅斯仿佛患上了拖延癥,2015年都沒開始破土動工,工期被生生耽誤了2年。2016年俄方似乎才回過神想到有這么一條鐵道大橋耽擱著呢,這才開始正式修建,2021年8月大橋終于貫通。
【該鐵路橋設置了方便中俄兩國列車通行的兩種軌距標準】
然而事情還沒完,大橋貫通是貫通了,但壓根沒辦法通車,原因是俄方的鐵路配套系統沒完成。要知道,這座大橋全長不過2215米,中方這邊修建1886米,彼時早已完成了建設,而俄羅斯境內修建長度僅有300多米,但就是這短短幾百米,俄羅斯修建起來“困難重重”。
不過有些微妙的是,俄烏沖突后,這條被拖延了幾年的大橋很快就通車了,雖然對于這件“巧合”的事究竟有何深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不能忽視的是,俄羅斯此舉確實釋放出了一種信號——普京“轉向東方”腳步開始加速。而且黑龍江鐵路橋只是一個開端,俄羅斯現已給遠東發展建設撥了大筆經費,比起以往“口惠而實不至”,這次更像是動了真格。
【俄羅斯總統普京】
另外還有一件事值得注意,那就是根據俄羅斯聯邦政府網站的消息,俄政府正計劃撥款13億盧布,用于發展遠東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為了發展連接俄羅斯跟遠東的“北方海路”,俄方也撥款1.8萬億盧布用于發展。 可以看出,俄羅斯思路轉變正處于進行時,對遠東地區的投資正與日俱增。
話又說回來,莫斯科這么急著改變,“催化劑”當然就是跟西方社會的經貿割裂。多年來,濃厚的歐洲情結盤踞在俄羅斯心中,雖然地處歐亞大陸這一微妙地帶,但無論從外貌乃至文化,俄羅斯人骨子里都更傾向于歐洲,那么其經濟重心西傾看起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到2035年,“北海航線”項目對俄GDP的貢獻預計為35萬億盧布】
再反觀貧瘠寒冷的遠東,對于俄羅斯來講吸引力著實薄弱,即便普京早在幾年前就提出“向東走”,但俄羅斯上層精英群體反應平平,這座修了好幾年的黑龍江鐵路橋就是鐵證。
其實這座橋建好后,對俄羅斯的積極意義更大,因為建成后90%的運力都是來拉送俄羅斯的貨物,可以說錢是往莫斯科兜里送的。不過或許俄烏沖突前,俄羅斯跟歐洲的能源生意過于熱絡,所以根本無暇顧及跟亞洲的一條鐵路橋。
【俄羅斯位于歐洲東部,亞洲北部】
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切斷了跟歐洲的能源合作,俄羅斯被逼到懸崖邊上,“向東行”的腳步也從慢走改為小跑。不過說來也巧,俄羅斯每次被西方“排擠”后,都會轉向東方,但每次被西方重新“召喚”后,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疼,回到歐洲“懷抱”。
同時,這條修了又停,停了又修的跨黑龍江鐵路橋更像是“覆車之戒”,時刻提醒著我們,在俄羅斯展露出十足誠意之前,我們還是得冷靜看待這些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