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出擺脫美國的關鍵一步?目標2023,美國會讓歐盟建軍大業如愿嗎

導讀當地時間十一月十五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歐盟舉行了成員國防長會議,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代表博雷利出席會議。在這場會議中,博雷利...

當地時間十一月十五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歐盟舉行了成員國防長會議,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代表博雷利出席會議。在這場會議中,博雷利表示最快2023年,歐盟快速反應部隊就可以進行部署。據介紹,今年三月二十一日,歐盟決定成立一支共五千人的快速反應部隊,由各個成員國派出精干軍人組成。按照歐盟的設想,這支快速反應部隊將包括陸上、海上和空中力量,并最快在2023年展開部署并進行實戰演習。不過目前仍未有任何公開消息可以窺見這支快反部隊建設的進程,這支寄托著歐盟軍事獨立希望的部隊的建設工作究竟如何,外界無從得知。

圖說: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歐盟成員國防長會議前表示,歐盟快速反應部隊2023年就將能夠部署。

雖然歐盟的經濟高度發達,但是由于其政治不獨立、在軍事上依賴美國,因此常常會受制于美國,此前美國就曾廣泛監聽歐洲國家的政要、軍火公司高管。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向歐盟出售天價天然氣,同時頒布《削減通脹法案》,吸引歐洲企業來美國投資設廠,收割歐盟財富,但歐盟卻拿不出任何實質性的反制措施。為了實現軍事自主,避免徹底淪為美國的附庸,歐洲一直在嘗試建立一支“歐洲聯軍”,然而效果卻非常不盡如人意。

圖說:今年三月份時歐盟理事會發布消息稱,歐盟外長和防長在布魯塞爾舉行的聯合會議上討論歐盟歷史上首個防御和安全領域的“戰略指南針”共同概念,其中規定組建由5000人組成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

2002年,歐盟宣布建立歐洲聯盟軍,但這支部隊的總兵力長期只有一千多人,而且自成立至今只執行過一次任務:派出幾十名士兵在馬里訓練當地的安全部隊,和當時德、法構想的五至六萬人的精銳部隊相去甚遠,因此不少歐洲媒體諷刺歐洲聯盟軍唯一的任務就是表演。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德國或法國的領導人就會高呼,要建立獨立自主的歐盟防務,但很快就沒了下文。長此以往,“歐洲聯軍”這個概念也就成了一個笑話。

圖說:近年來,歐盟各國防長頻繁討論歐盟未來的安全防務戰略。

歐盟要建立“歐洲聯軍”,最大的阻礙正是美國。一直以來,美國都希望歐盟成為自己的附庸,在軍事和政治上對歐盟保持絕對的控制,因此堅決反對建立“歐洲聯軍”。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出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紀念儀式上提出建立“歐洲聯軍”的構想,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立刻發推特嘲諷,聲稱歐盟在建設歐洲聯軍之前應當先向美國支付常年來駐軍歐洲的軍費。本次歐盟決定建立歐盟快速反應部隊的幾天后,前任美國駐歐洲陸軍總司令本·霍奇斯就批評稱,歐盟建立這支快速反應部隊完全是“浪費資源”,不會提升歐洲的安全感。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表示,歐洲不應該與北約競爭,或者尋找任何北約的替代品。

另一個阻止歐盟組成聯軍的因素是歐洲各國的軍事訴求并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比如法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非洲有著廣泛的海外勢力,常常需要在非洲展開軍事行動,但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對軍事行動非常謹慎,對出兵海外更是相當消極;又比如東歐諸國,如波蘭,與俄羅斯有世仇,將防備俄軍作為國防建設的主要目標,可德國又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廉價能源,不希望和俄羅斯發生矛盾。目前歐盟有二十七個成員國,其國防政策和安全訴求并不相同,甚至背道而馳。在這種背景下,即使歐盟快速反應部隊成功組建,也很可能會因為各國不盡相同的國防訴求而分裂。

除了政治原因之外,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組建還存在很大的技術困難。歐盟二十七個成員國沒有統一的語言和文字,更沒有統一的武器裝備。據軍事專家統計,截至英國退出歐盟,整個歐盟中共存在二十套戰機系統、十七套坦克系統、近三十套軍艦系統,這些系統性能各不相同,所需要的后勤體系也大相徑庭,幾乎無法協同使用。一旦戰事爆發,根本沒有人能夠有效指揮這支由二十多個國家的軍人組成的聯軍。而且歐盟各國戰備水平也不盡相同,士兵素質天差地別,比如法國軍隊長期參與海外軍事行動,戰斗力較高;但有一些國家則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士兵如同上班族一般,定時上下班。

綜上所述,建設歐盟快速反應部隊的前景非常美好,但是面對的現實困難卻極難克服,能否突破美國的重重限制、能否協調歐盟各國的分歧,將會成為組建歐盟快反部隊的最大問題。一旦可以解決這兩個難題,武器裝備繁雜和士兵素質良莠不齊的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