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服軟對華靠攏,牽出了經貿“秘聞”?日澳等多國希望中國救市

導讀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在英國前首相莉茲·特拉斯創下了上任45天便被“秒下臺”的新紀錄后,新官上任的新首相里希·蘇納克的日子同樣也不...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在英國前首相莉茲·特拉斯創下了上任45天便被“秒下臺”的新紀錄后,新官上任的新首相里希·蘇納克的日子同樣也不太好過,以至于其在對華的態度上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據德國之聲(DW)最新消息顯示,當地時間11月15日,曾經在迎合美國印太戰略上不遺余力的英國首相蘇納克,竟然突然在出席印尼巴厘島G20峰會時表達了中西方之間對話的重要性,并強調了不和中國對話,將無法解決共同的全球挑戰。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國內親美勢力的強烈反對,并牽出了一起圍繞中西方經貿的“驚天秘密”。事實證明,在經濟全球化與政治多元化趨勢已成為主流的今天,通過將國際經貿“政治化”的企圖并不能改變國與國之際經濟的客觀聯系,西方只有早一日理解這一道理,才能救本國經濟與民生于危機。

1、蘇納克為救英國經濟軟化對華態度,卻被親美勢力誣陷

都說識時務為俊杰,不論是對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能夠獨立思考、審時度勢都是其能夠走向成功的關鍵。而曾經的“大英帝國”之所以會在近年來一路走下坡路,很大程度上也和英國在政治上經常被美國牽著鼻子走有關。但在前英國首相特拉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前車之鑒后,即便新首相蘇納克的政治頭腦多么不濟,也不至于再打“反華牌”來為政府的治國不利找借口。就在西方民眾在俄烏沖突、新冠疫情影響下,面臨著日益艱巨的斷氣、斷電、斷供暖問題而被迫走上街頭,反對歐盟、北約繼續加劇俄烏對抗局勢之際,英國公民們近日也開始對一心為美國“當牛做馬”的本國政府發出抗議,要求提前進行大選。

結合目前英國民眾要求改善國內經濟、民生與反戰的訴求,蘇納克緊急改變對華戰略,顯然是要學習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深化中德經濟合作的方式,為抑制國內最為棘手的經濟通脹問題做好政治鋪墊。對此,美國媒體就曾做出批判,稱蘇納克在就任首相后對華的態度就“軟化”了,這一跡象體現在他G20峰會時的“改口”上。當在峰會期間,蘇納克被問及未來自己是否會延續特拉斯政府的對華強硬政策,并保持與歐洲盟國對外政策的一致性時,他曾毫不避諱地直言道:“我對中國的看法是直截了當的,我認為中國無疑對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構成了系統性威脅(Systemic Threat)——呃不,應該是系統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這就是我對中國的看法。”隨后,他又補充說道:“但我也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中無可爭辯的事實。如果不與他們對話,我們將無法解決共同的全球挑戰,如氣候變化或公共衛生,以及與俄烏真正地打交道。”

俗話說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當整個西方的親美勢力都在擔心朔爾茨訪華之行撇開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并“單獨和中國做生意”的行為會對歐洲各國對華政策產生外溢效應之時,這位英國新首相的“改口”對他們更像是晴天霹靂。對此,有關蘇納克“既親美又親俄”的惡意誹謗,也成了近幾天英國政壇的“政治正確”,他的家族企業與俄羅斯存在“非法交易”的新聞更是被傳得沸沸揚揚。這其中,英國《衛報》早在11月4日就爆出,蘇納克的岳父所創立的印孚瑟斯公司,目前仍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留有分部,且業務興隆。這對今年3月擔任英國財政大臣期間,還放出狠話要求英國企業減少在俄投資,警告國內商人“仔細考慮可能在任何意義上支持普京的投資”的蘇納克來講,無疑是“監守自盜”。

對此,英國反對黨工黨副黨首安吉拉·雷納(Angela Rayner)立即對他展開“炮轟”,指責蘇納克一家子從對俄業務中獲益是極為“可恥”的,并提醒他呼吁商界減少對俄往來時“沒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更有英國網友在雷納的推文下隨聲附和,稱“如果印孚瑟斯公司還在俄羅斯運營,首相夫人應該立即賣掉自己的股份”。但事實上,阿克莎塔·穆爾蒂持有的公司股份還不到1%(0.91%)、價值6.9億英鎊,這根本不足以干涉公司業務。同時,作為一家擁有30多萬員工、業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印度第二大IT公司,印孚瑟斯主要對印度股東負責,嚴格意義上并不是一家“英國公司”。顯然,即便是英國首相蘇納克,也逃不開國際經貿“政治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2、日澳兩國希望借中國“救市”,中西方經貿之中有著“驚天秘密”

俗話說危機孕育著轉機,而在西方各國同樣面臨的經濟危機前,中日、中澳關系也同樣有了轉機。為了能夠盡快擺脫俄烏戰爭與新冠疫情對本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在G20峰會期間對華表達出了滿滿的善意,表示“希望在11月17日在泰國曼谷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聚會上,就深化兩國關系與中國首腦展開會談。”

而此前曾堅持“賺中國人的錢、說美國人的話”的澳大利亞,也逐漸有了對華服軟的態勢,該國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還在G20上直接表態:“我們將懷著善意、不設先決條件地與中國展開建設性會晤。”而在之后的新聞發布會上,阿爾巴尼斯又再度強調了中澳經貿合作的重要性,稱:“在我們貿易關系的阻礙方面,我提出了澳大利亞的立場。此次談話很有建設性,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在談到與中國的關系時,我曾多次表示,我們應在力所能及的領域進行合作,這種對話總是一件好事。澳大利亞一直尋求與中國建立穩定的關系,我們有很大的分歧需要處理,但是當我們進行對話,能夠有建設性地、坦誠地進行對話時,我們的關系總是會更好。”

日澳兩國在G20峰會期間對中國近乎“獻殷勤”式的對話,不由得會讓我們想起《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那句話:“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說到底,在“搞經濟”還是“搞政治”之間,美國昔日的盟友們已經越來越偏重于“先吃飽飯再說”的務實政策了。畢竟,在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現總統喬·拜登持續對華發起貿易戰、科技戰和外交戰后,美國也并未像他們當初預期的那樣,重返亞太成為世界經濟、科技和政治的“主心骨”,反而是迎來4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通脹,并“活成了當初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倘若有著世界霸主之稱的美國都是這樣,西方“小弟”們這樣做又會有什么好果子吃呢?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在西方政客們“屁股指揮腦袋”的“脫中”言論之下,只要哪個企業敢于在華設廠、或是采購中國的原材料,那就會被視為是一種“投機倒把”、“政治不正確”。對于這種情況,西方的企業也是想盡了辦法,來維持自身對華貿易的正常運作。這其中,西方商界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就是“貼牌轉售”,大量原本印有“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的產品會先被東南亞公司進口,之后經過“再加工”(貼牌)名正言順的進入歐美等國。而目前的“西方大國”對中國產品供應鏈依賴度究竟有多大,只要看看美國煙花、太陽能產業我們就能發現端倪。

早在今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期間,該國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煙火表演就曾被迫暫停甚至取消,原因正是由于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特殊表演煙火沒有按時到貨。在拜登政府嚴格對華商品審查的影響下,美國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堪薩斯州的渥太華市、華盛頓近郊維吉尼亞州的費爾法克斯郡均取消了原定的煙火秀,使美國民眾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而在美國太陽能產業領域,美國富有“政治性”的審查更是直接“要了本土企業的命”。因為自今年3月28日起,美國商務部就曾應太陽能設備制造商奧克辛太陽能公司的要求,對東南亞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使用“中國制造”的零部件,逃避美國關稅的行為展開調查。但美國總統拜登卻在6月6日親自下令對上述東南亞國家的太陽能板實施兩年的關稅豁免。說到底,美國在稀土、鋰以及太陽能在內的多個領域,都不得不依賴于中國供應鏈,意識到這點的拜登很多時候也不得不“為中國制造開綠燈”來變相為自己“續命”。

英國新首相蘇納克主張對華合作重要性,遷出中西方經貿“驚天秘密”。不論是近日德國8名跨國企業CEO和董事會主席公開在《法蘭克福匯報》(FAZ)聯名發表文章強調歐洲的“獨立性無法靠孤立中國來實現”,還是在中國上海開啟多條特斯拉汽車生產線的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勇敢的在俄烏沖突和中美議題上公開和拜登政府“叫板”,背后都與其“在華利益”有關。事實證明,中國與西方世界有著在經貿、科技、外交等領域深化合作、互惠共贏的利益基礎,英、日、澳等國家首腦在G20峰會期間對華態度的“軟化”,也是源于他們在“只有中國才能幫助其擺脫經濟通脹、避免經濟衰退”上的后知后覺。

對此,美國三一學院榮退經濟學教授文貫中在談及中美經貿問題時就曾分析指出:“未來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既不會‘取消所有貿易’,也不會‘一切照常、全方位進行’,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已經深深融入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了。不像當年第一次冷戰時候,美國跟堅持搞計劃經濟的蘇聯幾乎沒有經貿交往,這次“冷戰”之前的四十多年,中國主動要搞市場化改革。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國市場化的某些方面已經很深入了。這就是為什么美國發覺要跟中國完全切割是不可能的。由于美中經濟互補性很高,過去幾十年美國把中低檔產品的生產轉移到中國去,雖然現在要分散到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但是這需要時間,更由于新冠疫情持續數年等原因,這種分散的過程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未來中美貿易在中低檔產品上的合作不但會繼續還可能增加。而美國也不想完全切斷對華貿議,因為這對中下層居民生活改善還是有意義的,所以美國不會為了要跟中國切割經貿關系而對自己造成很大傷害,中美這對關系確實很復雜。”

由此可見,西方其實無法在貿易中實現“脫中”,正是各國政客們不愿承認的“驚天秘密”。而G20峰會之后,各國也正在試圖慢慢“捅破這層窗戶紙”,更加實事求是的看待對華關系。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