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線大規模重啟,航空市場復蘇跡象顯現

導讀 (圖片來源:吉祥航空)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道雖然目前為止中國出入境仍處在嚴格的管控狀態,...

(圖片來源:吉祥航空)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道

雖然目前為止中國出入境仍處在嚴格的管控狀態,但從9月開始國際航空客運業務已經開始顯露出較為明顯的增長勢頭。在近期國內市場受新的疫情傳播較為明顯影響的情況下,國內外航空公司已經從10月開始明顯加大國際市場恢復的力度,中國與多個國家和地區間的航空連接將開始有較大的增長。

國際航線恢復“上量”

總部位于上海的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吉祥航空”)于10月18日公布了2022冬春航班時刻計劃,宣布將恢復與新開多個國際航點的航班服務。

按照目前公布的計劃顯示,吉祥航空將在繼續執行已有上海浦東-芬蘭赫爾辛基、上海浦東-日本大阪、上海浦東-泰國曼谷-長沙、上海浦東-新加坡、南京-香港航線基礎上,陸續恢復香港、日本等地區、國際航點并新增部分國際目的地,包括已于換季前夕上線的鄭州-香港、南京-首爾、南京-大阪客運航線。

按照吉祥航空方面相關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的說法,此舉是為了“進一步加深長三角地區與內陸省份及周邊國家與地區的連接,為深化東西部經貿與人文交流融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交通動能。”

另一家主基地同樣位于上海的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航”)同樣也公布了大規模的國際航線開航計劃。根據東航在10月17日發布的數據,在2022年10月30日冬春航季正式開啟后,東航計劃每周客運國際航線將增至42條108班。這其中包括上海—曼谷—青島、杭州/青島/南京/昆明—東京成田、青島/南京/煙臺—首爾仁川、青島—迪拜等航線。

東航方面表示,這是為了貫徹落實有關逐步、穩妥增加定期國際客運航班的有關部署而制定的航班恢復方案。今年7月以來,東航已逐步恢復杭州—馬尼拉、杭州—吉隆坡、青島—大阪、青島—首爾仁川、昆明—科倫坡等多條國際航線,截至到10月中旬,東上航每周可執行的國際航線數量已有25條54班。

此外,在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航”)以及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航控股”)公布的航班計劃中,也包括恢復大批從廣州和北京、重慶、深圳等多地飛往東南亞、歐美和日韓等地的航線。

除了國內航空公司之外,外資航企也在近期開通和恢復了一批中國相關的航線服務,同時也計劃恢復更多中國航點的業務。

阿聯酋阿提哈德航空在10月11日開通了阿布扎比—廣州直飛客運航線,使阿提哈德航空成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率先向中國三大門戶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提供遠程客運直飛服務的國際航空公司。另一家阿聯酋的航司阿聯酋航空則從10月開始將迪拜至廣州的客運航線從目前的每周兩班增加至每周四班,且全部由座位數量超過四百個的旗艦客機A380執飛。

同樣,作為亞洲地區重要空中交通樞紐新加坡樟宜機場的主基地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在當地出入境政策全面放開之后也加速重回中國市場。繼10月11日重開成都-新加坡航線之外,還將于10月27日開通廈門往返新加坡的客運航班服務。這些航線均采用空客A350-900遠程寬體客機運營。而新加坡航空集團旗下的低成本航空酷航宣布,至10月13日已恢復中國大陸7個城市的航點,包括廣州、天津、南京、福州、杭州、鄭州以及武漢。

市場回暖

航空公司大規模恢復國際業務背后,是下半年以來國際航線需求的持續回暖,尤其是在全球大多數國家開始全面松綁出入境限制,以及中國逐步放寬對入境旅客防控要求之后,已經在“谷底”徘徊兩年多的國際業務潛力進入快速釋放階段。

根據民航數據分析機構飛常準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1日至17日,中國國際航線(含港澳臺)日均執行客運航班量達143班次,創今年新高,環比9月日均執行航班量提升16.69%。隨著多家航司逐步恢復并增班多條國際航線,10月下旬日執行航班量有望繼續提升。

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在10月17日發布的最新運輸生產公報顯示,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上海浦東國際機場9月境外航線飛機起降量同比增長9.06%。

東航發布的9月運營數據也顯示,其在9月國際航線旅客達到3.4萬人次,同比增長56.26%,國際航線客座率同比上升6.28個百分點。

南航9月份在國內運力投入同比下降35.84%的情況下,地區和國際航線運力則分別同比上升227.66%和17.01%,地區和國際旅客周轉量分別同比上升359.61%和33.77%。海航控股10月17日發布的公告也顯示,其在9月國際業務運力投入上升186.38%,國際旅客周轉量同比上升99.10%。

實際上,自疫情爆發以來,隨著國際航線大規模“停擺”,包括旅行、留學以及公務差旅等市場需求一直處在被抑制的狀態。從每一次出入境政策發生變化都引發高度關注也可以看出,無論是旅客還是航空公司實際上也都在等待市場逐漸放開之后需求的釋放。

據一位剛從歐洲回國的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從2020年初前往德國之后,就一直沒有回國,除了機票難買,票價高昂等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入境防控政策之前一直比較嚴格,漫長的隔離周期也讓自己從心理上無法接受。但隨著去年開始至今防控政策的多次放寬,“而且能夠回國的航班越來越多,價格也沒之前那么貴了,隔離期縮短到之前一半,所以選擇在8月底回來,目前已經完成了全部的入境防控流程,可以自由活動了。”

不久前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開始實施“0+3”的新入境政策之后,最大的受益者國泰航空剛剛公布了9月份的運營數據,也體現出在調整防控政策之后為市場帶來的正面影響立竿見影。數據顯示,國泰航空9月載客量達到26萬5845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01.7%。收入按客公里數按年上升102.2%,乘客運載率增加26.7個百分點至72.5%,以可用座位千米數計算的運力按年增加27.8%。

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林紹波表示:“國泰航空9月份的客運表現持續改善,主要由香港和內地留學生的出行需求推動,平均每天載客人次進一步增加至逾8,800人水平,而載客率為72.5%。客運運力約為疫情前的16%水平。自9月份的第二個星期起,前往美國的留學生需求放緩,惟前往英國的留學生需求則十分殷切。因此我們將往來香港和英國的航班由8月份的111班增加至9月份的134班,上月前往倫敦的航班載客率更高達96%。月內,我們亦增加往來日本和東南亞的航班。此外,來港的客運需求亦有改善,尤其是從美國及加拿大出發的長途航班。我們喜見有關當局取消抵港乘客的酒店檢疫安排,有助提高旅客出行意欲,因而在9月份最后一個星期前往新加坡、曼谷及首爾的需求亦顯著增加。”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