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臨?美芯價格下跌90%,損失1.5萬億美元:我們需要中國市場

導讀在以數字信息主導的21世紀,芯片為認為是現代工業的“糧食”,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發展的上限。仗“芯”欺人的老美將其認為是“未來基石”...

在以數字信息主導的21世紀,芯片為認為是現代工業的“糧食”,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發展的上限。

仗“芯”欺人的老美將其認為是“未來基石”,芯片行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挑逗著它敏感的神經,迅速崛起的我國成為了它的“眼中釘”。

為了能更好地穩固自己的“基石”,它不斷修改半導體行業規定,牽頭成立“芯片四方聯盟”,禁止英特爾、英偉達等芯片巨頭向我國出售高性能芯片,企圖限制我國發展。

不過如此“脫鉤”的強權行為,終讓它砸了自己的腳。

一、大縮水:價格下跌90%,損失1.5萬億美元

據央視報道,今年上半年起芯片市場出現大規模下跌,美芯跌幅最為嚴重,部分芯片從200元降至20,跌幅超90%。

不僅如此,芯片價格的大幅下降也導致美半導體企業損失慘重,累計縮水達1.5萬億美元。其中AMD市值暴跌70%;美光、高通等市值下滑約50%;英特爾Q3季度的營業額下滑了20%;超威營業額下降16%……

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所有的芯片巨頭都遭“淪陷”,開啟寒冬模式,英特爾甚至啟動了裁員20%的計劃。

而這一切的源頭,或許與上述“芯片四方聯盟”脫不了關系。

客觀來說,在傳統芯片領域,老美、歐盟等西方國家確實掌握著較大的話語權,其中以老美為主在芯片制造的各個環節掌握較大的市場份額,如光源、EDA軟件來自美國,芯片架構來自英美,EUV光刻機來自日美歐。

且不說“芯片四方聯盟”能否制約我國的科技發展,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們損失了一個“大客戶”。數據顯示:我國在2021年的芯片進口累計數量達到6355億枚,進口量不容小覷。

面對此番結果,美媒不得不發文“吐槽”:脫鉤代價太大,美半導體企業離不開中國市場。

而這場好戲才剛剛拉開序幕。

二、逆風翻盤:中國“芯”加速成長

不僅是市場迎來寒冬,本想依靠此次“芯片四方聯盟”制約我國的計劃也偏離軌道。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中企累計“拒絕”美芯730億,即使降至20元白菜價依舊無人問津。

如此理直氣壯的背后,是中國“芯”的成長速度超出想象。

據工信部信息顯示:我國半導體目前已實現14nm純國產芯片量產;國產芯片日產能超10億顆,基本滿足人工智能、5G、自動駕駛等產業需求;掌握了單晶納米銅、5G芯片、光刻膠、蝕刻機等關鍵技術……

我國芯片領域的發展節節攀升的同時,生物技術、航天、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都以后起之勢,展現強國風范。

航空領域也大有作為,在剛剛結束的航展中,國產大飛機C919拿下300架新訂單,6天內總計成交額超398億美元。

從芯片、生物技術到航天領域,我國多面開花、力爭上游。

三、“不惹事,更不怕事”

魯迅先生曾說:如果文明不夠文明,那就讓野蠻足夠野蠻。

老美“無良”的做法,被我國反將一軍,終讓自身陷入“寒冬”。在這樣的背景下,部分美企開始“蠢蠢欲動”。

在我國近日舉辦的進博會上,美大型半導體企業和制造大廠紛紛參展,積極介紹設備;作為美芯主力的英偉達,直接推出了中國專屬版芯片A800,繞開定制的規定,直言不想失去中國市場。被“自家人”打臉,不知老美情何以堪。

芯片制造是一個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的行業,未來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加大芯片投入,加強人才培養、推動核心技術的發展,早日實現技術層面更大的突破。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