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賓航天局表示,該國漁民在瀕臨南海的布桑加島和民都洛島周邊發現了大量巨型金屬殘骸。而殘骸上寫有的“中國載人航天”的漢字,更是說明了其身份不簡單。菲方據此推測,這些殘骸很可能是中國在月初,從海南文昌發射的長征5B運載火箭的一部分。
此事一出,西方媒體聞風而動,先是聲稱這不是中國航天器殘骸首次出現在菲律賓周邊海域,并刻意渲染稱,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器殘骸“從天而降”,對當地民眾來說是一種潛在威脅。
圖注:菲律賓方面公布的殘骸圖片
從菲律賓方面公布的照片上看,這些寫有漢字的金屬殘骸確實來自中國航天器,應該是長征5B火箭的整流罩部分,但這種殘骸的出現,絕不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發射會對菲律賓民眾造成危害。
首先,火箭整流罩等組成部分的脫落,是在內部的燃料消耗完畢之后,剩余的火箭殼體部分不是很重,且以鋁合金材料為主,在落入大氣層的過程中,就將大量焚毀,最后落到地球表面上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砸到人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便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全球航天發射的高峰期,也沒有出現過殘骸墜落傷人事件。
圖注:火箭殘骸一般會在進入大氣層時高度焚毀
其次,為了防止火箭殘骸墜落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各國在火箭發射前,都會對掉落區域進行精確計算,確保火箭殘骸遠離人員密集區,并且會提前通知相關區域內的民眾,注意躲避。所以內陸地區的航天發射場,一般都會靠近大漠、深山等人煙罕至的地方,以便在火箭發射后,讓殘骸落入無人區。
以我國為例,酒泉發射中心周邊都是戈壁荒漠;太原發射中心位于距離太原市284公里的山區;西昌發射中心也位于四川西南的山區之中。蘇聯在哈薩克斯坦建造的拜科努爾發射站,俄羅斯此后在遠東地區建造的東方航天發射場,在選址上也特意尋找了人口稀少的地區。
圖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就在大漠戈壁之上
而另外一種避免火箭殘骸墜落損傷的方式,就是在海岸邊發射,讓火箭殘骸落在大洋上。我國的文昌發射中心、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法國在圭亞那設立的航天站都是這種臨海而建的發射場。因此,此次長征5B火箭殘骸落入南海海域,并最終漂泊到菲律賓海岸,其實是我國進行過計算的必然結果,并不像外媒所說的那樣是任由殘骸四處散落。
圖注: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也是臨海而建
當然,外媒選用這種報道口徑,不是由于他們對此一無所知,而是刻意為之,想要摸黑中國的航天發展。此前,我國將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和“問天”實驗艙送入太空時,西方媒體也都炒作過太空殘骸的話題。
相比之下,在菲律賓海域確實發現我國航天器殘骸后再炒作此事,已經不算是最無底線的抹黑行為了。西方媒體曾經僅憑推斷,就炒作長征5B火箭殘骸會落在西班牙等地。
而這種抹黑其實體現出了西方對于我國航天發展的一種復雜心態。
在蘇聯解體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美國都是全球航天領域發展最快的國家,航天發射次數長期位居全球首位。但隨著綜合國力下降,美國的航天發射頻率也在大幅下降。在2021年,我國以全年55次發射任務的成績,超越51次的美國,成為全球年執行航天發射任務最多的國家。今年我國計劃進行的航天發射任務更是多達60多次。這無疑讓西方感到了一絲無奈。
圖注:今年7月發射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將“問天”實驗艙送入了太空之中
除了火箭發射頻率,我國空間站的快速建設也讓西方眼饞。國際空間站壽命將盡,美歐卻遲遲沒有拿出正式的替代方案。反觀我國,“天宮”空間站的建設正在快速進行之中。細看之下,西方炒作我國火箭殘骸也基本都是在“天和”、“問天”、“夢天”等“天宮”空間站的組成部分被送入太空之際。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菲律賓方面對于我國火箭殘骸的態度似乎發生了變化。菲航天局官員似乎想要推動菲政府,批準簽署有關太空殘骸的條約,以便未來就墜落的殘骸問題尋求賠償。雖然我國火箭殘骸給菲律賓帶來實質性損失的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圖注:菲律賓海域發現的火箭殘骸
但此事仍舊體現出,菲國內親美勢力的強大,已經開始影響該國專業技術部門的正常判斷。再加上小馬科斯政府正在轉變外交思路,修復與美國的關系。如果這種刻意迎合西方的風險蔓延下去,未來不排除,馬尼拉方面會刻意就火箭殘骸問題發聲,幫助西方陣營制造議題。
但無論是西方的摸黑還是菲律賓可能的行動,都不可能阻礙我國繼續開展太空探索活動。相比抹黑我國的航天活動,西方輿論現在最該做的,其實是鞭策本國航天部門,推進自身太空探索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