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遲到兩次!拜登又拖延趕往G20會場,但和中國會晤他提前到了

導讀據悉,在13日柬埔寨舉行的東亞峰會會議上,拜登和他的代表團遲到長達30分鐘的時間而引起外界批評。很多媒體談到拜登出席會議素有遲到的習慣...

據悉,在13日柬埔寨舉行的東亞峰會會議上,拜登和他的代表團遲到長達30分鐘的時間而引起外界批評。很多媒體談到拜登出席會議素有遲到的習慣,無論是在非正式場合還是正式外交會議上他幾乎都不會按時到場;當天的會談只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拜登一行人就讓其他參會領導人等了30多分鐘,這“非常不禮貌”。不過鑒于美國領導人在很多出席活動中的“高地位”,通常只有等他到了之后核心話題的談論才能展開。

15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辦的G20峰會上,俄外交部曝光拜登“再度遲到30分鐘”,和上次推遲出席峰會僅隔了兩天。扎哈羅娃在個人社交賬號上發文稱:“美國總統拜登抵達現場時又遲到了半個小時,一直等到所有媒體被撤走后他們才來,熱鬧的場景并沒有被拍下來,那么西方媒體到底該如何報道他的(遲到)事件?”在視頻中可以看到拜登一行人抵達時峰會大樓前已經沒有任何記者,但這些代表們看起來并不慌忙,慢悠悠地踱步走進了會場。

美國電視有線新聞網、彭博社和英媒路透社關注最近拜登行程時提到了另一個問題:他并不是每次都“蓄意遲到”,相反14日在和中國方面會晤時,拜登的團隊提前到達會場。根據議程的安排,會晤從當地時間14日下午17點30分開始舉行。拜登團隊提前7分鐘就到達了中方下榻的酒店,后續一直進行長達3個多小時的談話,也凸顯了雙方需要討論的話題非常多;所以他們認為拜登的行程并不是“一直遲到”的,這些時間和細節早有安排。

有一些分析則認為,和中方會晤時拜登團隊選擇“早到”能表明美方“在一定的條件下”會注意外交禮節,并讓會議保持在輕松地氣氛下進行,這能有效地促進談判成果;而相反在他出席自己認為“不太重要”的會議時,拜登總會選擇晚到會場,至于具體原因只有總統團隊的人清楚,至少能說明他們可以做到“不遲到”。至于扎哈羅娃所說的“外媒該如何報道拜登遲到事件”,西方媒體很少故意提到這些事情,報道大部分都是直接轉移到了會議內部,而避開拜登何時到來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還有,消息人士認為拜登“總遲到”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想刻意避開采訪的記者,一些記者通常會給美國總統提問非常犀利或者尖銳的問題,讓他無從回答;美媒記錄到拜登在國內演講時多次針對記者的這種言論“發脾氣”,或者鬧出一些尷尬或口誤的新聞,這也是總統團隊不愿意接見這些記者的原因。對此有評論稱:“只是將這些事情理解為‘傲慢’或者‘美國人不注意時間問題’就大錯特錯了,在傳統社交中只有有身份的人才有權利選擇到達會場的時間,這恰恰是一種自我抬高地位的表現”。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