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東的局勢正變得微妙。此前,國際觀察家大都認定,隨著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上半年就逐漸在也門等問題上達成和解,于是開始拿起石油武器,對以美國、以色列為中心的西方世界構建攻守同盟。
加之兩國還利用上海合作組織加強了聯系,準備借上合擴員之際,成為其中的成員,這使得中東地區局勢似乎趨于穩定。
(在沙特的美國駐軍似乎不受外界影響)
但最近美國方面卻傳出的一些官方認證的“情報”,竭力想證明沙特和伊朗之間再生罅隙,而且這些突兀消息出現在沙特、伊朗都提出加入上合組織的關鍵時刻,更令人警惕。比如,美國主流媒體,像曾經制造中國“間諜芯片”謠言的彭博社,以及在產經領域很有影響力的《華爾街日報》,都傳出了一些來自美國情報機構的“重磅消息”,聲稱伊朗即將對沙特發動軍事打擊。
根據這些在沙特和伊朗都無從查證的情報,西方世界可以描摹出一個頗為夸張的局面。在這些新聞編織的圖景中,此前開始和解的伊朗和沙特似乎又開始臉紅脖子粗地比劃起來。
在類似報道中,伊朗不止一次強調,沙特和其他國家專門在伊朗境內大搞宣傳,煽動該國國內各種示威活動。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也批評沙特的波斯語頻道在伊朗境內播放反動內容,加之伊朗和沙特在伊拉克政權等區域細節問題上仍有些不快,雙方的劍拔弩張就一目了然。
(伊朗方面認為,沙特參與了教唆示威的活動)
與此同時,沙特方面也大搞“反無人機”演習活動。一個月前,《華爾街日報》甚至援引一位“匿名沙特高官”的情報,稱伊朗會在最快“48小時內”動武。而今,一個月過去,兩國之間相安無事,美國駐沙特等國的使館也沒有發出類似的警報。但美國方面還是稱“對該地區的威脅局勢感到擔憂”。
當然,來自白宮的“擔憂”似乎并沒有影響美軍的情緒。盡管拜登政府和一些民主黨議員對于沙特不肯減產,不肯控制油價大發雷霆,以撤出駐沙特美軍相威脅,但美軍還是和沙特繼續維持了傳統的軍事協調行動。
(拜登在沙特無功而返,這讓美國上下很是惱火)
這不僅包括向沙特提供“確鑿的情報”,還包括向沙特派遣了先進戰機,將核潛艇派到阿拉伯海等。美軍負責中東地區的指揮官庫里拉將軍還專門見了沙特的防長。這種局面意味著美國開始在沙特展開工作。畢竟,拜登政府不能眼看著伊朗和沙特的關系維持正常,盡力破壞兩國關系正常化,阻斷兩國談判才是美國近期的一大要務。
必須承認,從本年度上半年開始,伊朗和沙特的和解乃至結盟進程都在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框架下展開,阿拉伯世界已經做好了利用能源武器打擊西方的準備。為此,他們還利用上合組織前不久的撒馬爾罕峰會,借上合組織大規模擴員的方式進一步加大聯系,沙特、伊朗都已是候選成員中最重要的國家。
(總體來說,伊朗和沙特的關系本年度內在轉好)
面對這種局面,美國的深層次戰略意圖也一覽無余。他為了破壞伊朗和沙特的和解乃至共同加入上合組織,就勢必要破壞兩國之間的各種溝通和聯系渠道。由于上合組織向中東的延伸有助于伊朗和沙特的連結,那么美國對之采取破壞措施就變得不難理解。美國不會容許伊朗和沙特在美國大范圍撤出中東之際,在阿拉伯世界形成巨大的包圍圈,自然要在關鍵時刻出手,破壞沙特和伊朗的加入。而這種行為,更可以阻止上合組織的影響力擴展到中東地區.
畢竟美國不管是不是要在中東收縮軍事勢力,中東在美國地緣戰略版圖中的重要位置,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總不會改變。中東地區的能源中心地位,更是美國不容放棄的。只不過美國終究不再像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樣繼續確保對中東能源企業的決定性控制權。考慮到前不久還有阿爾及利亞等能源輸出國打算加入金磚國家,這意味著美國即便在沙特和伊朗問題上作梗,也很難打團結一致的能源輸出國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