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劍
俄羅斯最近在赫爾松宣布撤軍了,雖然局勢未明,但紹伊古確實是親自下令“戰略撤退”。
從哈爾科夫的“戰略撤退”,到赫爾松的“戰略撤退”,俄軍的一系列操作,總讓人感覺打仗不行,打得很難,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拉胯。
(紹伊古等人討論戰局)
個中原因,各有各的解釋,但是如果看看珠海航展的俄羅斯展臺,也許你會明白一切。
中國珠海航展已經開幕,俄羅斯雖然在進行軍事行動,但也沒有缺席,俄羅斯也派了一個團隊來,還部署了展臺。
(媒體探訪現場)
《環球時報》發了一段題為“30秒看完珠海航展俄羅斯廠商展臺”的視頻,視頻里面顯示俄羅斯展臺在5號展館,該展臺由俄羅斯唯一國家軍品進出口商俄羅斯國防出口股份公司負責,從現場視頻來看,這個展臺確實30秒就能看完,因為就一個小小的展位,僅有前臺和會客區,還有不大的會議室,模型似乎也都沒有看到,僅屏幕和墻壁上有資料信息,看起來十分“寒酸”。
(網友拍攝的畫面)
中俄互為友鄰,俄羅斯來參展,我們自然是歡迎的,不管排面大小都一樣。但是這對俄羅斯自己而言是不應該的,怎么說俄羅斯也是世界軍備出口大國,而且名義上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如果還是的話。
當然我們可以解釋為俄羅斯正在進行軍事行動,精銳的裝備都要隨時調用,所以在參展方面不方便高調,這個完全可以理解。
而且俄羅斯還是有帶來不少“干貨”,戰斗機有蘇-35、米格-35,甚至五代機蘇-57都來了;大飛機有伊爾-76運輸機、伊爾-78加油機;直升機有卡-52、米-171;防空武器有S-400導彈系統等……
(還記得2014年珠海航展蘇-35在現場飛行嗎)
可以說俄羅斯還是“瘦小的駱駝比馬大”,該有的還是有,即使沒有模型,談成了還是可以簽合同的。
但問題也正在于此,仔細觀摩俄羅斯展出的這些武器,除了蘇-57掛著五代機的光環之外,其他裝備實際上都不是什么新貨了。
相比之下,中國在航展舞臺上展出的各種新型武器裝備,可謂出類拔萃,琳瑯滿目。看看中俄現在的差距,我們在為中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感到自豪的同時,也難免對俄羅斯的落魄產生一分感慨。
(航展現場)
俄羅斯所展出的裝備,實際上正說明俄羅斯這些年的軍備技術幾乎是在原地踏步,如果不是當初俄羅斯拿到的家底足夠豐厚的話,那么現在“吃老本”都是問題了。
看看在烏克蘭戰場,一個“海馬斯”火箭炮和一個“星鏈”衛星系統,就已經讓俄軍感覺到焦頭爛額了。
(烏軍的海馬斯)
而美國和北約給烏克蘭的還只是很多壓箱底的過時裝備,即使是“海馬斯”,也沒有配備射程300公里的“陸軍戰術導彈”。
即使是這樣,俄軍仍然打得很吃力,而且烏軍在戰場上繳獲不少俄軍的重要裝備。甚至就連蘇-35戰斗機和蘇-34戰斗轟炸機這樣的俄軍主力機型,也在烏克蘭戰場折戟了。
烏克蘭和俄羅斯“師出同門”,俄羅斯裝備上如果沒有優勢的話,那就只能回到原始的“肉搏”狀態。
(赫爾松北部的烏克蘭士兵)
而這對俄軍顯然是不利的,烏克蘭聲稱動員了百萬大軍,澤連斯基最近還在繼續動員。
而普京雖然也進行了動員,但目前才組織了30多萬動員兵。
雖然現在說勝敗還為時過早,但是看看珠海航展的俄羅斯展臺,再看看烏克蘭戰場俄軍的表現,確實是一言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