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購物狂歡”:70年前,全國人民為志愿軍“刷戰機”

導讀第一軍情作者:賈永70年前的中國,沒有“雙十一”網絡促銷,卻發生了一場絕對震撼的“購物狂歡”——就在志愿軍浴血奮戰朝鮮戰場上的同時,...

第一軍情作者:賈永


70年前的中國,沒有“雙十一”網絡促銷,卻發生了一場絕對震撼的“購物狂歡”——就在志愿軍浴血奮戰朝鮮戰場上的同時,一場為志愿軍捐獻飛機大炮的愛國行動,正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展開。


1950年11月11日,立冬過后第三天,第二次戰役已經打響了5天,依靠遮天蔽日的戰機掩護,“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向鴨綠江方向瘋狂進攻。

此前的10月25日至11月5日,志愿軍在歷時11天的第一次戰役中,殲敵1.5萬。美軍老牌勁旅騎一師損兵1840人,“開國元勛師”首遭敗績。

麥克阿瑟之所以在美軍受到重創的情況下,依然繼續北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麾下擁有1100余架作戰飛機,從臺灣海峽到朝鮮半島周圍海域,部署了19個航母戰斗群。

“中國人沒有空軍,而我們的空軍在朝鮮半島上已經有了基地,一旦他們試圖進入到平壤等地,定會遭到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傷亡!”

猖狂的美國戰機狂轟濫炸

11月7日,麥克阿瑟一邊下令摧毀鴨綠江上的所有橋梁,以阻止中國增兵朝鮮和志愿軍后勤保障;一邊命令“聯合國軍”全線北進,企圖趕在鴨綠江冰封之前占領朝鮮全境。

第二天,90架美軍B-29轟炸機轟炸鴨綠江大橋;一周以后,美軍對鴨綠江大橋二次轟炸,靠近朝鮮的3座橋墩被炸塌,連接中朝兩國的交通大動脈面臨癱瘓的危險。

美國的戰機,成了籠罩在志愿軍頭頂的陰霾。志愿入朝時共有汽車1300多臺,最初20天就損失600輛以上。能夠運到前線的糧食,還不到總運量的三分之一。

志愿軍老戰士李宏垠回憶:“美國人那個飛機,整天黑壓壓的。當時我們就盼著祖國強大,盼著我們的飛機大炮也像美國人一樣。不用說一樣,就是比他們少一點、差一點,美國人也根本不在話下。”入朝作戰時,李宏垠22歲,是第39軍117師作戰科科長。

1951年1月21日上午,志愿軍戰機首次升空,大隊長李漢率6架米格—15戰斗機,與號稱“空中霸主”的美空軍打響了第一次空戰。這一天,距人民空軍成立只有1年2個月零10天,新中國第一代戰斗機飛行員平均在噴氣式戰機上的飛行時間還不到20小時,他們的對手則大都是有著上千飛行小時的空中“老油條”。

首開擊落美軍戰機紀錄的空戰英雄李漢

8天之后,美軍F-84戰機在定州、安州上空盤旋,企圖襲擊安州車站和清川江大橋。李漢奉命率領2個中隊8架戰機起飛迎敵。

2架 、4架 、8架、10架……,待到雙方接近,李漢猛然看清了敵機數量:好家伙,一共16架,清一色的F-84戰斗機。

F-84,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生產的第一種能運載戰術核武器的噴氣式戰斗機。朝鮮戰場上,就是這款罪惡的戰機,用炸彈、火箭、凝固汽油攻擊朝方鐵路、橋梁,給志愿軍造成了巨大傷亡。

16:8,敵眾我寡,打還是不打?戰友們等待著李漢的決斷。

狹路相逢勇者勝,打!李漢果斷命令:“馬上投副油箱!二中隊負責掩護,一中隊全力攻擊!”

600米、500米、400米,李漢猛地一按炮鈕,40多發機炮呼嘯而出,一架美機拖著長長的黑煙栽了下去。

這是中國戰機第一次擊落美軍戰機——這次空戰,志愿軍擊落、擊傷美機3架,我方無一損失,3:0。

英雄的志愿軍空軍

第二天是農歷小年,“兒童歡禮灶,簫鼓鬧喧天”。志愿軍的空中戰果,奏響了迎接新春的禮炮。

1951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向全國各族各界發出《關于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史稱“六一號召”。

那一天,正值兒童節。6歲的常小玉記得,剛剛放學回來,就聽母親常香玉說,志愿軍一個高地遭到美軍飛機狂轟濫炸,全連戰士犧牲。母親就想自己捐一架飛機,支援前線。

當時的蘇制米格15戰斗機,價格約舊幣15億元,相當于新幣15萬元。當年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也不過50元新幣。個人捐飛機,在很多人看來,無異于天方夜譚。

常香玉和丈夫陳憲章變賣了家里值錢的東西當路費,幾個孩子送到保育院,踏上了籌款買飛機的巡回義演之路。那一年,她的最小的孩子只有3歲。

每到一地,常香玉都會演出她的金牌劇目《花木蘭》。為國出征的巾幗英雄,讓臺下的觀眾群情激昂。在廣州義演的時候,一位名叫梁惠珍印尼華僑走到臺上說,作為一個中國人,她要表示一點心意,接著就把手上的金表摘下來了。

完成義演已臨近春節,常香玉帶著“香玉劇社”走遍半個中國,演出178場,捐款達到15.2億元舊幣,正好夠買一架米格15戰斗機。

除夕之夜,常香玉把自己關在屋里大哭一場。老人生前回憶:“我的手抓住我住的房間的門,趴在那上面,痛痛快快地哭了。我的丈夫累的,身上那個油泥,身上那個衣服,鞋爛的厲害,連雙鞋都顧不得買,衣服破的,褲衩都成裙子了,都不知道換。”

常香玉捐獻的飛機

這架飛機,被命名為“香玉劇社號”。退役之后,陳列于北京北郊的航空博物館。

一年零兩個月后,常香玉隨第二屆赴朝慰問團到戰場慰問演出。此時,他們的頭頂上方,由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者捐獻的戰機,驕傲地翱翔在朝鮮天空。

空戰英雄韓德彩就是駕駛著祖國人民捐獻的戰鷹,擊落的美國“雙料王牌”飛行員哈德羅·愛德華·費席爾的。被俘之后,費席爾請求見一見擊落他的志愿軍飛行員。

費希爾參加過二戰,當時已經擊過10架飛機。89歲高齡的韓德彩記得:“聽說我只有19歲,他很吃驚。美國人是為錢打仗,而我們是開著祖國人民捐獻的飛機上戰場,是為國而戰。這個美國人自然很難理解。”

年輕的空戰英雄韓德彩

1952年5月31日,全國捐獻運動宣布結束,捐款總額達55650. 6億元舊幣,折合戰斗機3710架。在這份長長的捐獻名單上,有京劇大師梅蘭芳,作家丁玲、周立波……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農民,學生、職員,是沒有留下姓名的人。

在湖南省黨史陳列館,陳列著一張譚楚云老人把挑水錢存入“抗美援朝生產捐獻集金桶”里的照片。譚楚云當時已經76歲了,每個月只有8塊的收入,他用竹筒做了一個存錢筒,每天用工余時間挑水,把賣水的錢放進竹筒里,一點點地存錢,給志愿軍購買武器。還有一位沒有留下姓名的老人,兒子在戰場犧牲了,不能運回國安葬。老人就把給兒子備下的棺材抬到鎮上的市場,上面寫了個紙條:賣了捐大炮。鎮長流著淚,說,你不能賣,送終的人走了,我們替你送終。老人說,我得賣,哪怕換幾粒子彈,也是對得起兒子。鎮長就把棺材蓋打開,往里扔下身上全部的錢。人越聚越多,也都哭著往里扔身上的錢,扔身上值錢的東西。

一桶水,一片情;一個銅板,一份愛。“祖國”二字,讓當家做主人的人民群眾熱血沸騰;前線后方,萬眾一心,匯成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

1952年5月31日,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在記者招待會上承認,盡管美軍“盡了一切力量企圖阻斷共產黨的供應,然而共產黨仍以令人難以置信地把物資送到前線,創造了驚人的奇跡。

也許,這位美軍中將并不清楚,曾經在解放戰爭戰場上用小車推出勝利的中國老百姓,又把勝利的車輪推到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

1951年11月18日下午,60多架F-84轟炸機向清川江大橋撲來——那里是朝鮮北方的鐵路樞紐,王海帶領6架戰機迎敵。戰果是:擊落敵機5架,而自身無一損失。美國空軍參謀長霍伊特·桑福特·范登堡上將不無吃驚地說:“中國幾乎在一夜間已成為世界空軍強國。”

那個月,王海剛滿26歲。由他率領的“王海大隊”,先后與美國空軍激戰80余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

王海與加布里埃爾

抗美援朝,志愿軍擊落敵機330架、擊傷敵機95架。1984年7月,時任空軍副司令員的王海跟隨國防部長張愛萍率領的軍事代表團訪美,與當時的美國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加布里埃爾會面。加布里埃爾也是一位特級飛行員,曾在朝鮮戰場駕駛F-51戰斗機和F-86戰斗機執行過100次作戰任務。加布里埃爾指了指王海,說,我們交過手。我就是被他打下來的。王海大笑:“你們再侵略我,我還把你們打下來。”

人間正道,浩蕩前行。今天的中國,一個個夢想變成了光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珠海,中國航展飛行表演

廣東珠海,人民空軍50型主戰武器裝備嶄亮相正在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航展:殲-16、殲-20、運-20、運油-20、空警-500、轟-6K、紅-9B、攻擊-2無人機……這個月18日,正是空戰英雄王海首次擊落美軍戰機日子。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