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稱估計俄烏雙方各有超10萬傷亡#
文/飛云
沖突以來俄烏雙方究竟死傷多少人?關于這個問題,美國給出了答案。
據環球網消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11月9日透露,據估計,俄烏沖突爆發的這9個月以來,有超過10萬名俄軍在烏克蘭死亡或受傷,而烏軍的戰損情況也差不多,但這些數據無法得到外界的證實。
需要注意的是,美方這一數據與俄方差距很大,俄防長紹伊古9月份公布的俄軍陣亡數據是5937人,即便受傷人數按照陣亡人數的3倍計算,也遠遠達不到10萬。那么俄美雙方誰在撒謊呢?
顯而易見的是,俄總統普京上個月首次簽署了局部動員令,目標是征兵30萬。
現在俄方的這一目標早已完成,但這些新兵的戰斗素養如何?卻還是個未知數。尤其近期,社交媒體上經常流傳一些相關視頻,曝出有俄新兵在前線不戰而降的情況發生。這不禁令人疑惑,俄軍已經缺乏兵力到這種地步了嗎?否則怎會征起兵來如此“饑不擇食”?
更何況,普京緊接著還下達了一項命令:允許罪犯參軍,戴罪立功。
這下子,幾乎等同于承認,俄軍的確嚴重缺少兵力。
那么缺少兵力的原因是什么呢?當然是戰場上源源不斷的死傷,照此看來,俄方數據似乎水分不少。
不過,俄軍缺兵,烏軍也缺,甚至烏軍的情況更糟糕。
在烏軍最新的一次征兵動員當中,但凡60歲以下的烏克蘭公民,男女不限,都有可能收到征兵傳票,而這一征兵令將會持續到2023年春天。
要知道,自沖突爆發以來,烏方已經至少進行了5輪征兵,征來的兵員總數累計已經超過100萬人。可現在烏方仍然覺得人手不夠。
在這樣的情況下,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沖突以來,俄烏雙方的確全都死傷慘重。
這也是戰場的常態,但對于俄烏雙方來說,卻是忌諱莫深的事實。
沖突剛爆發后的幾個月來,俄烏雙方也曾各自公開傷亡數據,但由于立場的不同,雙方的數據從來就沒有對上過。
在俄方的數據當中,往往烏軍的傷亡是俄軍的好幾倍,而在烏方的數據當中,俄軍的死傷數量更是驚人,幾乎到了“撐不下去”的地步。
可事實上,大部分人都很清楚,交戰方拿出的數據當不了真,這不過是雙方打響的“心理戰”而已。
但美國的數據就不一樣了,在很多人看來,由于美國不屬于交戰方,所以美方的數據相對于俄烏雙方來說,可信度更高一些。但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偏向于烏克蘭,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所以,美方放出的俄軍傷亡數據恐怕比真實情況還要更多一些,但總體不會太過夸張。
何況“俄烏傷亡慘重”這一點,也在日前的赫爾松大戰當中體現了出來。
先是俄軍為了保存實力,避免士兵傷亡,決定放棄赫爾松一部分地盤,撤回到第聶伯河左岸。
再是烏軍得了地盤,卻仍然慎之又慎,澤連斯基生怕這是俄軍設的“圈套”,特意站出來提醒軍方:千萬別掉以輕心,俄軍不會給烏軍留下“禮物”。
由此可見,俄烏雙方從一開始的血腥激戰,到現在,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心,甚至不再愿意以人員傷亡為代價,換取短暫的勝利。
其實,要想減少傷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坐下來談判,盡快以和平的方式結束這場沖突。然而,現實是,到目前為止,俄美烏三方的目的都還沒有達成,彼此仍然互不相讓,和談恐怕仍將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