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對華包圍圈,拜登親自出馬又如何?美國失敗的結局早已注定

導讀美國總統拜登近期計劃參加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國際峰會,很顯然,華盛頓這次是把“遏華”兩字寫在了臉上,想利用第三世界國家打造出對華“包圍...

美國總統拜登近期計劃參加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國際峰會,很顯然,華盛頓這次是把“遏華”兩字寫在了臉上,想利用第三世界國家打造出對華“包圍圈”。然而,如果白宮真的把第三世界國家當成日韓這種“馬前卒”的話,恐怕最后只能大失所望。

有一點很明確,美國會把目光轉向第三世界國家,是因為“恐華癥”的日益加劇,單單拉攏日韓同盟已無法令其安心。以前的美國不屑于花費太多精力,維護跟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也給了中國跟這些發展中國家合作的機會,如今眼看著兩方生意越做越紅火,關系也愈發融洽,危機感已經溢出的白宮勢必要開始攪局。

那么既然要布陣擾亂局勢,則需要在中國不遠處安插新“棋子”,選來選去首先還是東盟合適。畢竟這些國家多身處于印度洋-太平洋這一關鍵位置上,足夠充當美國在亞洲的橋頭堡,也方便白宮“遠程遙控”遏華。

其實這一點,從拜登近期的行程目的地就很好體現。據悉,此番拜登計劃訪問目的地包括埃及、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后兩者恰恰就是東盟國家。

不過美國這么積極想“拔掉”中國的影響力,恐怕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原因其實不難理解,除了本身和中國的經貿關系之外,這里面,柬埔寨和埃及今年9 月剛成為上合組織的對話伙伴,埃及和印度尼西亞最近對加入金磚也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在這兩個組織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中國,自然是這三國想要搞好關系的對象。

換句話說,他們跟著美國遏華,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收益,但負面影響卻是實打實的。在這個問題上,第三世界可比某些西方國家清醒多了。

【柬埔寨街頭】

除此之外,這三國的外交風格,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出第三世界國家的普遍想法,那就是擺脫西方,以更加獨立與自主的姿態在國際社會上發聲,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訴求。

有一個例子很好體現,在俄烏沖突后,包括這三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均無視掉了西方的施壓,沒有對俄羅斯實施單方面的制裁。由此可見,想要跟第三世界國家交往,西方國家靠政治影響、軍事力量威壓以及經濟制裁多管齊下的套路,以前不好使,現在更不好用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美國熱衷于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借此制造一個又一個陷阱。慣用伎倆就是提出十分苛刻的條件,盡可能保證美國利益,同時利用軍援的附加條件干涉其內政,借此拉攏所謂同盟,這也讓“美式援助”一直沾染霸道與豪橫的氣息。

不過這種套路玩了幾年,就被國際社會看透了。如今發展中國家的首要任務都是想把經濟搞上去,飯都吃不好哪還有心思去玩美國的“陣營游戲”,自然會選擇跟平等互利的國家合作。

恰恰跟中國來往,就能讓一些國家把飯吃飽的同時,還把飯吃好。就拿最新的一件事來看,我們國家最近宣布,自2022年12月1日起,對原產于阿富汗、貝寧共和國、布基納法索等10個最不發達國家的98%稅目的進口產品,實施零關稅待遇。

可以說,這種務實的政策才是別人最需要的東西,當下全球經濟形勢翻涌動蕩,一些西方國家都被攪得不算安寧,那些本就存有危機的第三世界國家,形勢更是嚴峻。相信這種局勢也能加速讓一些國家看清,跟中國合作,是可以真真正正解決燃眉之急的。

總而言之,美國威逼利誘“交朋友”的手段終歸是不得人心。第三世界國家經濟底子薄弱、容錯率低,這也導致他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與其選錯了邊粉身碎骨,不如干脆就不再選邊站,而是把本國利益當成重心。

換句話說,誰能給這些國家更好的發展機遇與經濟利益,誰就能在這種地緣博弈中占得先機。而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做的可以說是遠遠不如中國,這也注定了美國最終失敗的結局。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