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陶行知在棲霞的歲月,江蘇省首部重點史志作品資助項目《師之魂》首發

導讀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現...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現代快報訊一生辦學育人的陶行知,在南京留下了深深的足跡。11月24日,江蘇省首部重點史志作品資助項目《師之魂—陶行知在南京棲霞》(以下簡稱《師之魂》)首發式暨棲霞區史志館聯盟啟動儀式在南京舉行。歷時3年編纂,《師之魂》將陶行知與南京棲霞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更多人有機會深入了解這段歷史。棲霞區史志館聯盟的啟動,也將讓更多諸如此類的史志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讓群眾體驗到地方史志文化的特殊魅力。

△棲霞區史志館聯盟啟動儀式

歷時3年編纂,陶行知與棲霞的教育情深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自勉勉人,畢生致力于大眾教育事業。南京棲霞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的試驗田和社會改造理想的試驗地,1927年他就在棲霞曉莊創辦試驗鄉村師范學校,為棲霞大地播下了現代教育的火種,為棲霞人民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南京市棲霞區委辦副主任、區檔案局局長、區檔案館黨組書記、區志辦主任吳炳根介紹,陶行知在棲霞辦學的歷史讓人們自豪,但至今沒有一本單獨介紹先生在棲霞的書籍,這是陶行知研究史上的空白,也是棲霞方志人的一種遺憾。“三年前,我們下定決心立項并搜集資料,彌補遺憾。”吳炳根說。

△《師之魂—陶行知在南京棲霞》首發

歷時三年打磨,《師之魂》終于出版。該書由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指導,南京市棲霞區地方志辦公室、南京市棲霞區檔案局(館)編纂,全書近35萬字,追溯陶行知在棲霞開展的鄉村教育和社會改造活動,選輯陶行知在曉莊發表的有關教育改造的重要言論,反思百年來棲霞區廣大教育工作者學習、研究、實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經驗成果。

《師之魂》有何特別?書中突出陶行知在南京棲霞的歲月,將陶行知在棲霞辦學的故事娓娓道來,并形成棲霞教育名人系列。不僅有陶行知,在棲霞的多位教育家,如“棲霞鄉師”黃質夫、中國近代幼兒教育創始人陳鶴琴等,都影響了中國的近現代教育,他們的故事也值得人們了解。

為進一步發揚陶行知精神,棲霞區將《師之魂》發行到棲霞所有的學校,8000位教師人手一本,進一步推動棲霞教育工作者學陶師陶、踐陶研陶,繼續踏著陶行知先生的足跡,向著理想的教育不斷去探索追尋。

棲霞區史志館聯盟啟動,讓史志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

史料、志書,對于大眾來說有些“艱澀”,但史志里卻藏著很多有趣的故事、知識。為了讓更多史志資源活起來,史志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棲霞區史志館聯盟正式啟動。

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左健偉表示,南京市棲霞區地方志辦公室聯合區內14家史志場館,組建了南京市首家區級史志館聯盟,將各單位自發建立的社區地情館、鄉村地情館、校院史館、廠史館、紅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聯合起來,將藏在單位內部的、局限在一個小區域的沉睡文化資源激活成為公共文化資源,提高場館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

△棲霞區史志館聯盟授牌儀式

聯盟未來將做什么?根據棲霞區史志館聯盟協議書,各聯盟單位將開展聯盟服務。采取棲霞區地方志辦公室統籌、各聯盟成員單位“輪值”舉辦的方式,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創新方志傳播和服務形式,讓方志文化走入社會、走進群眾。搭建交流平臺,聯盟成員單位之間不定期開展理論研究、學術交流、經驗分享、合作協作等活動,就館藏建設、宣傳教育、資源開發等問題進行互學互鑒。

中共棲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袁文峰表示,這次史志館聯盟建設,為推進棲霞文化建設,展現棲霞厚重歷史文化和改革發展成就,提供了一個重要展示平臺。“希望全區廣大史志工作者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辦好用好史志館聯盟等平臺載體,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史志文章,講好棲霞故事。”

現代快報+記者 宋經緯/文 顧煒 錢念秋/攝

(編輯 周冬梅)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