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衡藥業“生死劫”:前黑龍江首富、“東北藥王”朱吉滿宣告破產,曾因商業賄賂被認定“嚴重”失信

導讀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于娜 北京報道成也并購,敗也并購,債務危機之下,曾經的醫藥行業資本市場大鱷朱吉滿黯然離場。...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于娜 北京報道

成也并購,敗也并購,債務危機之下,曾經的醫藥行業資本市場大鱷朱吉滿黯然離場。

近日,譽衡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哈爾濱譽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譽衡集團”)被法院裁定終止重整程序,轉為破產清算程序,并宣告譽衡集團破產。

譽衡集團實控人、譽衡藥業董事長朱吉滿被稱為 “東北藥王”,也是曾經的黑龍江首富,如今慘淡收場,令業內人士唏噓不已。也許朱吉滿還會東山再起,譽衡藥業卻將何去何從?

截至公告日,譽衡集團持有公司股份數量為 706,248,522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32.13%,譽衡集團破產事項可能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

雖然譽衡藥業在公告中表示,其與譽衡集團在資產、業務、財務等方面均保持獨立,譽衡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但實際上譽衡藥業也是風雨飄搖,在2019年巨虧達26.62億元后,譽衡藥業一直沒有恢復元氣,同時其重營銷、輕研發的發展模式也飽受質疑。

對于業績危機及發展模式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聯系采訪譽衡藥業,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瘋狂并購壓垮首富實控人

有醫藥行業“并購狂人”之稱的朱吉滿并非浪得虛名。

朱吉滿畢業于西安醫科大學,一九六四年生人,曾是一名眼科醫生。2000年,朱吉滿以168萬元買下虧損多年的黑龍江康復研究所附屬藥廠,改制為譽衡藥業。這家瀕臨破產的藥廠吸引朱吉滿的是一款頗具競爭優勢的骨科輔助用藥——鹿瓜多肽注射液,其后來也成為譽衡藥業的核心產品。

經過10年打拼,譽衡藥業終于在2010年登陸深交所,其最大股東譽衡集團的控股人正是朱吉滿夫婦,身價超過57億元。

彼時,為了解決對單一爆品的依賴問題,朱吉滿做出大舉并購的決定。在8年時間里,譽衡藥業共發起了27筆并購,雖然完成交割的有14筆,但涉及金額已經達到了129億元。其中,在2014年12月收購山西普德藥業,就斥資23.9億元。

與此同時,譽衡藥業控股股東譽衡集團在并購路上更為高歌猛進。2017年,譽衡集團斥資30億元收購信邦制藥。為此,朱吉滿以自有資金10億元通過杠桿撬動了30億元,并將信邦制藥股份質押給中信信托以獲得融資控股。 這也是朱吉滿常用的融資手段,為此發布的股票質押公告有近百個。

如此激進的擴張并沒有帶來營收能力的提升,2018年,信邦制藥凈利潤為虧損12.3億元至虧損13.5億元,譽衡藥業也出現凈利潤連續下滑,2017年至2019年,凈利潤分別下降56.79%、59.35%、2214.30%。

2011年時,譽衡藥業資產負債率還不到5%,到了2019年,公司資產負債率飆升至了75.21%。

譽衡藥業不得不停止擴張的步伐并開始甩賣資產。2018年2月,譽衡藥業企圖作價55億元打包出售上海華拓、西藏陽光、普德藥業,后因交易對價沒談攏于半年后終止。

2020年,譽衡藥業完成出售全資子公司奧諾制100%股權,由此獲得6.87億元的利潤,但代價是譽衡制藥失去了葡萄糖酸鋅鈣口服溶液、維生素C咀嚼片、參芝石斛顆粒等核心產品。

隨著譽衡集團的大量商譽開始減值暴雷,朱吉滿的財務風險終于爆發,遭到債權人起訴。2020年7月11日,譽衡藥業發布公告稱,大股東譽衡集團已經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其所持有的股份已被中登深圳分公司進行保護性輪候凍結。

醫藥產業戰略顧問周樹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為了快速擴展市場而盲目地并購,甚至動用十數倍的杠桿,好比在針尖上跳舞,一旦無法達到營收預期,就面臨著商譽減值和資金鏈斷裂風險。

集采下的“自救”勝算幾何

譽衡藥業業績的大起大落背后既有自身經營原因,也是醫藥行業變革下的一個縮影。

譽衡藥業賣得最好的主打產品骨科用藥鹿瓜多肽,主要受益于2004年就以“動物多肽注射制劑”進入國家醫保目錄,2007年獲得國家發改委獨家定價權。再加上譽衡藥業通過招商代理制構建了強大的營銷力量,龐大銷售團隊深入許多地級市,讓鹿瓜多肽的市場份額一度超過80%。

然而,在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國家藥品重點監控目錄、帶量采購等政策下,譽衡制藥鹿瓜多肽近年來開始受到重點監控,譽衡藥業的營銷術逐漸失靈。在 2021年,子公司還爆出存在商業賄賂行為,醫藥代表以每開具1支“鹿瓜多肽”針劑支付8元好處費的標準給醫生“回扣”。

據浙江省藥械采購中心發布通報,哈爾濱譽衡制藥有限公司產品鹿瓜多肽注射液在浙江省存在商業賄賂行為,被浙江省醫藥價格和招采失信等級評為“嚴重”,并按規定暫停該企業鹿瓜多肽注射液掛網交易。

譽衡藥業卻依舊重銷售、輕研發。2019年至2021年,譽衡藥業研發費用分別為1.86億元、1.25億元和9773.41萬元,兩年下降了超47%。同期,譽衡藥業銷售費用分別為26.87億元、18.25億元和18.17億元,分別占總營收的53%、60%和58%。

鹿瓜多肽注射液未能進入2019年12月公布的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成為譽衡藥業的拐點,2019年譽衡藥業出現上市以來首次巨損,虧損達26.62億元,幾乎接近2010年上市以來的所有盈利,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267966.38%。

不可否認,譽衡藥業也曾一度不遺余力地尋求轉型“自救”。早在2015年,譽衡藥業與藥明康德簽訂了10億元的《生物醫藥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藥明生物于次年成立譽衡生物,推動賽帕利單抗的開發。

2021年8月,賽帕利單抗正式獲得上市批準后,即面臨著國外藥企的激烈競爭。同時,隨著賽帕利單抗價格曝光——120mg(4ml)/瓶的零售價3300元,國產PD-1的價格再次被刷新。

轉型創新藥面臨創收壓力大,但譽衡藥業卻還得為此增加支出。2021年8月,譽衡藥業向譽衡生物增資4300萬元,但后者仍是虧損,2021年,譽衡藥業投資收益虧損金額達2767萬元,主要源于譽衡生物。

年報顯示,2020年、2021年,譽衡藥業營業收入分別為30.55億元和31.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55%和2.96%;凈利潤分別為4億元和4504.2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15.03%和-88.74%;扣非凈利潤分別為-3.05億元和-2637.3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88.25%和91.36%。

如今,大股東倒下后,譽衡藥業前路更不容樂觀。三季度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譽衡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18%,凈利潤同比下降72.76%。譽衡藥業最新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經營狀況正常,管理團隊將一如既往地推進相關經營管理工作。

周樹認為,中國醫藥行業營銷為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如果短期內沒有創新研發能力,并購是企業拓展補充優勢產品的一個選擇,創新研發雖然需承擔時間、資金成本和失敗風險,但其必將成為醫藥企業通向可持續發展的利器。

見習編輯:顏源 主編:陳巖鵬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