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德行”為主,家長同樣是教育者,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言行舉止皆會對其造成深遠的影響,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家長要在思想上、行為上、人格上成為學生的榜樣。
父母要有“公德心”、“同理心”,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首先是一名三觀正確,品行端正之人,否則又怎能教育好子女?
近期,江蘇一名家長成了熱議對象,兩個小朋友之間發生了矛盾,他的處理方式,使得事件愈演愈烈,后續來了,發人深省。
“家長掌摑男童”事件后續,疑家屬下跪道歉,乞求男童家長原諒
小朋友間玩鬧,免不了磕碰,家長自然會很心疼,小朋友是父母的心頭肉,發現受傷了,氣憤之情涌上心頭,一時間難以冷靜下來,這些都在情理之中,若能控制好情緒,妥善處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過去了。
江蘇魯某某卻選擇了極端的方式,他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同班小朋友爭搶玩具,被男童戳破了頭皮,男童家長上門道歉過,晚上,奶奶打算買東西看望,期間,魯某某和妻子就來了,上門討要說法。
期間,男童聽男子說教,并沒有其他反應,男子氣憤難忍,感覺男童絲毫沒覺得自己做錯了,瞬間就暴怒,揚手掌摑男童面部,男童當即仰面躺在地上,旁邊爺爺隨后扔起塑料板凳,男子躲過去了,又向其扔木頭板凳,
魯某某更加激動,將爺爺推到,導致腿部骨折,視頻在網上流傳開來,引起熱議,經過警方調查,魯某某涉嫌故意傷害罪,已被刑拘。
后續來了,男子家屬上門下跪道歉,痛哭流涕,乞求男童家長的原諒,家長感到很無語,好不容易哄孩子睡著了,還來鬧這么一出。
據悉,男子道過歉,說:“對不起,是我沒忍住,可我實在忍不住了”,就這樣越來越嚴重,魯某某是當地一家醫院的聘任制人員,如今事業難保,所付出的代價,可能要更大。
雙方家長都有錯,其他家長引以為戒,沖動的代價是巨大的
眾人議論紛紛,有人說男童傷害對方在先,不能完全怪男子,換誰都會很生氣,但是,后者說的要更在理,就算男童有錯,有自己的父母,他們才是直接教育者。
家長說孩子當時耐心聽男子講道理,突然就被掌摑,才是幾歲的孩童,身體和內心都受到了很嚴重的打擊,看到爺爺受傷,還哭著不讓爺爺找男子,爺爺沒有直接打男子,先禮后兵,見孫子被打說“你不能這樣處理……”。
原本是一場兩個孩童間的矛盾,男童家長沒有逃避責任的表現,態度沒有多惡劣,男子如此沖動,一家人接連上門鬧,對比之下,足以見得誰的過錯更大。
最終男子是否會被判刑,還要看男童和爺爺的傷情鑒定結果,但是,沖動的代價是巨大的,一旦留下“污點”,自己的孩子,以后將無法報考軍校、警校,報考公務員,公檢法、特殊崗位都不可能了。
家長的處理方式偏激,其他家長引以為戒,試想會給孩童留下怎樣的影響?以后遇到問題是不是也要這么做?處理問題偏激,學生日后同樣要吃虧。
教育方式不在于講知識、說道理,主要在于一言一行,德行教育缺失,學生沒有健全的人格,認知有偏差,形成了錯誤的觀念,學習再好,未來發展仍舊會受阻。
家長的德行,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避免因小失大
家庭教育貫穿學生一生,學校教育是重要的補充,家長的德行則是關鍵內容,往往也最容易被忽略,魯某某該反思自己的行為了,此事,自己的孩子內心同樣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父親用錯誤的方式解決問題,斷送前途,日后教育好子女,凡事不可沖動,三思而后行,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想要彌補是沒有機會的,做錯了事就是要承擔相應的代價。
言傳身教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魯某某以暴制暴,無疑是錯誤的典范,出現問題,家長先要冷靜下來,雙方坐下來商議解決的辦法,實在不行,還有法律,家長只要動手解決,最終都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家長的錯誤方式,坑娃坑己,其他家長萬不可這么做,遇到問題,互相包容理解,友好解決,不要將事情鬧到不可收場的地步。
討論話題:你對“家長掌摑男童事件”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于網絡)
#教育聽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