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界來說,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上,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細節,多國首腦之間的互動令人目不暇接,除去柬埔寨總理洪森罹患新冠而引發的騷動之外,中、美、日、韓等重要國家首腦間的各種表態也很引人關注。
當分析人士津津樂道于大國首腦外交,把聚光燈對準中美之間的高級別互動時,中韓之間的類似應對其實也有不容忽視的價值。
(韓國也在呼吁構建中日韓自貿區)
據悉,中方領導人會見韓國總統尹錫悅時,專門強調了中韓經濟的相關重要內容,其中“兩國要加快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獲得韓方的高度認同,也成為中韓兩國下一步關系發展的戰略目標。
中方認為兩國經濟高度互補,因此要推進發展戰略對接。中方還認為,中韓兩國要一同維護國際自由貿易的體系,進而保障全球產業鏈以及供應鏈的安全,還需在上述基礎上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
對此,韓方表示贊同,不僅強調同中國發展相互尊重以及互利成熟的關系,這一行為符合兩國共同利益,還專門強調要加強兩國多層次來往,韓方對自由貿易協定問題的態度可能仍是近期需要關注的焦點。
(威海、青島等地的中韓自貿區相關活動十分突出)
必須承認,中韓自貿協定早已有之,這份簽署時間超過十年的協議正在面臨新階段。此番中韓之間熱議的是近期開始的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該談判是在RCEP生效實施后,兩國嘗試進一步深化合作而籌備的。
按計劃,中韓雙方準備商議兩國在一些經濟領域不開放,在彼此劃定清單上的禁區后,其他行業、領域和經濟活動便放開許可。
在多輪談判后,兩國官員已基本達成一致,這種基于第二階段談判而來的“自由化時代”有望在全球經濟脆弱之際,為中韓兩國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在細節中醞釀更為廣闊的空間。這也是該協議自簽署后有可能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利好。以至于有分析認為,該協議“一旦實現,可改變東亞格局”。
不過,相對于中國長期布局的第二階段談判,韓方也有自己的想法。雖然中韓長期的自貿協定已經在兩國間確立了包括青島在內的自貿區,也在東北亞地區起到顯著的帶頭作用,但韓方更期待盡快建成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大市場。
(日韓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對峙仍很突出)
尹錫悅甚至專門強調中日韓三國要“團結起來”,推動中日、中韓日簽訂雙邊和三邊的自貿協定,最終形成東亞自由貿易大市場。盡管這一呼吁并沒有得到日方的更多表態,但韓方與中方利益一致,又希望多走一步的意圖隨即明顯起來。
事實上,中日韓三國自貿區的構想甚至要比中韓自貿區的構想還要早十年以上。當時,三國均有首腦或高層人士構想過一個由中日韓構成、人口超過15億的大市場和自由貿易區。自貿區內進行貿易限制,諸如關稅將被取消。
但這個構想經過十幾輪談判之后,也僅僅“就推動談判全面提速達成共識”。這一改變東亞、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的構想,固然因為其經濟潛力存在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但它目前也僅僅在RCEP機制內循環,日韓、中日、中韓乃至中美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
(薩德系統入韓,背后折射了中美對峙)
資料顯示,日韓除了歷史糾葛和領土糾紛外,近年來又就半導體供應增加了經濟制裁的矛盾。中日之間除去歷史、領土問題外,美國從去年開始對東北亞事務的介入也影響了中日韓自貿協定的進程。更不用說中韓之間本就因美國部署薩德導彈系統入韓一事走向緊張。
當然,中日韓三國仍有緩和的余地,仍能進行緊密的政治經濟與安全合作。譬如中日的固有矛盾可以借助兩國政治領導人與政府的管控能力化解,但日韓之間的歷史問題仍難以輕易略過。更不用說美國近期也在半導體等問題上威逼利誘日韓采取措施。
一時間,中韓達成自貿協定,最大的阻力已來自于美國。因為美國不會任由自己在東亞最重要的盟友非但不與中國“脫鉤”,反而要跟中國建立更進一步的、更全面和緊密的經濟聯系。它也意味著整個東亞格局會隨之改變,可能歸根結底仍要落在中美之間力量態勢的對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