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態美”換“百姓富”,輝南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導讀輝南縣既有長白山區豐富的特色產業資源,又有長白山腹地縣份所不具備的低山丘陵和火山沖積平原的耕地資源,較高的森林覆蓋率和幾乎無工業污...

輝南縣既有長白山區豐富的特色產業資源,又有長白山腹地縣份所不具備的低山丘陵和火山沖積平原的耕地資源,較高的森林覆蓋率和幾乎無工業污染的生態優勢,使得綠色大米、山核桃、果蔬、林蛙、大榛子、食用菌、中草藥材和各類山珍等特產品質上乘。

用“生態美”換“百姓富”,輝南縣委、縣政府孜孜以求。全縣上下著力健全農業產業支撐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統籌推進生態、人才、產業振興,助力鄉村特色產業興旺。去年,全縣特色產業總產值實現16.3億元。

綠色產業成“金字招牌”

用綠色生態哺育綠色產業,輝南縣把綠色食品的“金字招牌”越做越大。

輝南特產綠優米遠近聞名,現已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在樓街鄉長興村,村民張偉告訴記者:“樓街鄉的水田土好、地塊平整,用小椅山水庫優質山泉水灌溉,吃蟲的黑鴨和花鴨散養在稻田,這里的大米已經得到全國人民的認可。”

好土好地是綠色食品產出的基石。大榛子、食藥用菌、特色果蔬等綠色產業也在這片沃土上風生水起。

全縣大榛子產業發展面積已經達到11000畝。栽培的食用、藥用菌全年總規模305萬棒(袋)。同時,全縣去年果蔬總種植面積達41073.6畝,產量69878.5噸,產值45822.48萬元。

輝發城鎮是大榛子種植大鎮。近年來,鎮上成立合作社,實施榛子種植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經營戰略。“我起步的晚點,收入都有3萬多塊,以后技術成熟了收入得翻番。”農戶仲亮新加入到合作社就有了收入,而且對未來信心十足。

輝南鎮立足實際謀發展,利用路邊地域、交通優勢,點亮路邊經濟,為農民致富增收開辟出新路子。

在鎮農業部門的指導下,被譽為“仙草”的靈芝在城關村大棚內長出。 “當菌蓋邊緣的顏色由白轉紅時,說明靈芝已成熟,可以采集孢子粉了。”提起這些“寶貝疙瘩”趙中偉如數家珍。這座占地面積5畝的靈芝種植基地,經濟效益是傳統農作物的3倍,去年收入達15萬余元。

在樣子哨鎮太平溝村,綠色棚膜經濟產業園發展亦是蒸蒸日上。在新時代溫室果蔬種植園區里,有200畝大棚發展高端綠色果蔬,平均每棟溫室年產果菜2500公斤以上,每棟溫室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

林下經濟成“創富窗口”

探索生態融合發展之路,輝南縣逐步構建出圍繞生態的經濟體系,打開了一條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途。

輝南位于盛產人參的長白山系龍崗山脈西麓,被譽為“中國的野山參之鄉”,已有56年的林下野山參栽培歷史。

好生態、好底子帶來了好產業。在吉林省龍崗山生態特產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馮麓穎告訴記者,輝南縣自然和人文條件極為豐富,讓企業從事人參種植、加工底氣十足。

“企業目前12年以上參齡的林下參地達萬余畝,保守估計產值3億元,并擁有人參流膏、固體飲料、植物飲料等龍崗山特產產品100余種。”馮麓穎說,將來企業將圍繞人參和刺五加做好30項精深加工產品,提高附加值。

如今的輝南,有了茂密山林的庇護,人參產業日益蓬勃,形成“公司+協會+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新格局,開啟了百姓創富窗口。

“抬參本就不易還得愁銷路。”老參農馮彥曾告訴記者,現在有了公司和家庭牧場,野山參都有公司收購分成,收入也翻了番,去年他挖出的野山參賣了5萬多元。

作為東北三寶的烏拉草也生長在輝南深山密林中。“烏拉草是植物類中草藥,有保暖、養腳、吸汗、除臭的作用。輝南縣烏拉草資源非常豐富,所以我們把工廠落戶到這兒,生產烏拉草鞋墊。” 在吉林省神草偉業烏拉草制品有限公司,企業創始人趙強把事業放在了一根根烏拉草上。

輝南縣作為“長白山林蛙之鄉”,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去年成蛙產量約133噸,從事林蛙養殖人員630余人。同時,輝南東南部山區野生資源豐富,春季山野菜、夏秋季野生食用菌、秋季山核桃以及軟棗彌猴桃、山葡萄等山野果的年山珍采集量可達5000多噸。

肉牛養殖成“錢”景產業

肉牛養殖添“動力”,產業振興有“錢景”。

在輝南鎮雙龍村雙龍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粉碎打包后的秸稈整齊碼放在倉庫內,工作人員正在給圈舍內的牛添加這些經過加工處理的秸稈。負責人嚴方民告訴記者,實行“秸稈變肉”工程后,不僅消耗了秸稈,還提高了經濟效益。

“我們現在有100多頭牛,能消耗秸稈200來噸。要在以前誰能想到,秸稈還能變成牛肉。”嚴方民笑呵呵地說。

今年,輝南縣全面推進肉牛養殖“秸稈變肉”工程,全縣肉牛飼養量達到3.5萬頭。為提高政策知曉率,由縣畜牧總站、縣飼料站負責線上肉牛養殖、秸稈飼料化政策宣傳以及肉牛養殖技術、秸稈精細化加工、秸稈青黃貯等技術指導。目前,已開展線上培訓26次,共計培訓3.5萬余人次。

輝南鎮雙龍村、慶陽鎮中央堡村黨支部牽頭領辦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肉牛養殖基地和托牛所。采取統一建場、統一購牛、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保險“五統一”發展模式,為全縣肉牛養殖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計劃總投資3.8億元,強化秸稈資源化利用,慶陽鎮億春秋家庭農場種植甜玉米1600畝,進行精深加工,將玉米秸稈進行打包青貯銷售給養牛戶,通過肉牛過腹轉化,實行種養結合,最大限度提升農業生產效益。

激活綠色潛能,賦能高質量發展。輝南縣將綠水青山變身金山銀山,把生態資源變成了致富之路。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隋二龍 裴虹薦

編輯:吳茗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