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作者王建創授權,在“秦安戰略”頭條號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樓蘭金甲”,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
英國《太陽報》6日報道,英國皇家海軍一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在水下發生一場性命攸關的火災后被迫中止了一項“絕密任務”。
事故發生在大約六周前,當時這艘搭載“三叉戟”-2洲際彈道核導彈的“勝利”號核潛艇發生電氣火災,130多名艇員合力最終將火撲滅。
雖然火勢得到了控制,但這一緊急情況迫使該潛艇冒著被俄羅斯衛星發現的風險,在北大西洋一處秘密地點緊急浮出水面,以排出有毒煙霧。
這起大火造成的破壞,迫使這艘潛艇放棄了正在執行的“絕密任務”,并返回位于蘇格蘭法斯蘭的克萊德皇家海軍基地。
一般來說,引發潛艇起火的因素很多,內因如電氣火災、彈藥爆炸等,外因如碰到深水炸彈、魚雷什么的。
這次事故有傳聞稱,英國潛艇是在俄羅斯海域被魚雷擊中,也有消息稱是英國潛艇撞到了俄羅斯水雷……
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目前雖不明朗,但不能排除是俄羅斯和英國杠上了,很可能是英國潛艇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干了不該干的事兒,對外又不便聲張,只好以“內部起火”吃個啞巴虧。
歷史上,英國是俄羅斯的老對手。
幾個世紀以來,英國的大陸政策一直是防止歐洲出現過于強大的國家。
僅在某些特定時期,當英國人想借俄羅斯之手打擊更強大的敵人,如拿破侖、納粹德國時,莫斯科與倫敦的關系才會正常化。
俄烏戰爭也一樣,戰爭爆發以來,英國一直在暗中使壞。
9月26日至28日,位于丹麥水域附近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先后發現被人蓄意破壞至少4處泄漏。
10月29日,俄羅斯黑海艦隊艦艇在塞瓦斯托波爾灣擊退了烏克蘭無人機數小時的攻擊。
據烏克蘭官員稱,俄羅斯黑海艦隊4艘軍艦在塞瓦斯托波爾灣發生爆炸,其中包括1艘“馬卡羅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和1艘登陸艦。
俄羅斯國防部事后指稱,“基輔政權”在英國專業人員的主導下,策劃了對塞瓦斯托波爾實施的“恐襲”,這些英國人位于尼古拉耶夫州的奧恰科夫市。
同時,主導策劃襲擊塞瓦斯托波爾的英國皇家海軍官員,也參與了此前在波羅的海針對“北溪”管道的恐怖襲擊的策劃和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涉事烏軍無人機在塞瓦斯托波爾灣發動襲擊時,美國空軍一架RQ-4B “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在克里米亞附近的黑海中立水域上空“盤旋”數小時。
事實證明,俄烏戰爭的俄羅斯一方,表面上面對的是烏克蘭,實際上是烏克蘭背后以英美為主的北約國家。
10月8日,克里米亞大橋被炸這樣高明的企劃背后,以及早先俄羅斯“莫斯科”號巡洋艦的沉沒、克里米亞軍用機場的遇襲,有沒有英國皇家海軍、美國空軍的身影呢?
俄羅斯有硬杠英國的理由,也有硬杠英國的底氣。
近年來,不管是哪一任英國首相,都對俄羅斯持強硬立場。
俄烏沖突爆發后,約翰遜政府便一直不遺余力地“煽風點火”,并對俄施加了大量制裁,令俄英關系急轉直下。
就在俄羅斯議員對英國新首相伴有幻想的時候,蘇納克幾乎在剛一勝選之后,就重申西方對俄的集體立場,并將英國的經濟問題歸咎于俄羅斯。
蘇就任首相當天的第一通國際電話,便是打給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因此,蘇納克上任后,普京不僅沒有表示祝賀,俄方還對其來了個下馬威,表示英國仍然屬于“對俄不友好的國家”。
實際上,俄英兩國之前就圍繞克里米亞發生過沖突。
今年6月23日,一艘名叫“保衛者號”的“大英帝國”海軍驅逐艦從黑海闖入克里米亞水域,俄羅斯在多次警告無效的情況下,出動了至少20架軍機實施實彈警告,迫使英國軍艦“知難而退”。
作為世界第二軍事強國、比肩美國的核大國,俄羅斯硬杠美國可能會有所忌憚,但對付英國,無論是在政治、軍事,還是外交上,應該都擁有足夠的資源。
有仇必報的俄羅斯,或許已經開始教訓英國皇家海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