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在島內立法部門當著蘇貞昌行政部門的諸多官員以及眾多“立委”們的面,直接曝光了臺北故宮三件國寶文物被摔破,而吳密察卻隱瞞不報的驚人事件。目前這一事件正在島內不斷發酵,眾多島內媒體、輿論紛紛對臺北故宮負責人吳密察展開抨擊,而島內資深媒體人趙少康甚至直接要求吳密查按照原價賠償。
如今“臺北故宮國寶文物遭破壞”一事儼然成了島內一大熱點,其熱度以及關注度甚至蓋過了有關“高端”疫苗的爭議事件,與目前激烈的“九合一”選舉不相上下。在此背景下,民進黨方面也開始有人對吳密察產生了嚴重的質疑。
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的報道稱,10月28日下午,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在島內立法部門質詢時,首先揭露臺北故宮網站把其中一件破損文物標錯年代,明朝標成清朝,臺北故宮負責人吳密察坦承疏失。
高嘉瑜出示網站畫面,表示破損的其中一個文物“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標注成清朝了,吳密察坦承,該文物是明朝期間的。
這可就有意思了,吳密察連文物所屬朝代都分不清嗎?吳密察的個人資料顯示,其可是島內的“歷史學家”,長期從事歷史文化研究,并在這一領域內呆了數十年,連文物所屬朝代這一基本常識都能犯錯,不得不說,這確實有些出人意料。難道是吳密察年齡太大,大腦不夠用,所導致的這種錯誤嗎?這可真是一個搞笑的事件。
隨后高嘉瑜繼續對吳密察質詢,臺北故宮每20年都有一次盤點,破損文物是如何發現的?吳密察則回應稱,盤點時會注記文物狀況,如果有受損或油漬等情況,也都會登載,這次是同仁為了策展需要,進行拍照時打開文物箱發現的。
按照吳密察的說法,當他們發現文物損壞的時候,它們就已經處于損壞的狀態,也就是說,吳密察甚至整個臺北故宮的管理人員也不知道這些國寶文物究竟是怎么損壞的,如果不是需要拍照進行開箱的話,恐怕他們還不知道這些文物已經損壞。
這可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吳密察作為臺北故宮的負責人,竟然對此事一無所知,這種說法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呢?
隨后高嘉瑜對此猛批道:發現破損,但不知怎么發生破損的,這才是問題。同時她還質疑道:到底還有多少文物是這樣的狀況。文物破損不會是自然發生的,每次搬移和挪動都有記錄,若不查明,以后還會一再發生。
從理論上講,這些國寶文物基本上都是從北京故宮輾轉多地才到達臺北的,其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非常高,而臺北故宮的工作人員自然對此非常清楚。所以從正常意義上講,這些國寶文物每次的搬動都應該有清晰的記錄,吳密察在發現其破壞時完全可以通過翻看這些記錄來判斷這些文物究竟是如何損壞的,但其竟然好似完全不知。這究竟是背后存在很大的隱情,還是吳密察管理太過松散呢?
所以這就不得不讓人質疑,除了這三件文物外,是否還有其他文物同樣也是遭到破壞后而被吳密察刻意隱瞞呢?
根據其他島內媒體的披露稱,臺北故宮文物摔成碎屑,卻沒投保。購買文物保險可是非常基本的常識,臺北故宮的文物竟然沒保險,這實在是不可思議。對此島內中華文物協會常務理事王定乾不解地表示:怎么沒有為珍貴的文物保險,這透露出臺北故宮未重視文物的心態,竟然連保險都不做,吳密察應該徹底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