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人均所得超日韓,蔡英文很興奮,島內學者稱,她只報喜不報憂

導讀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的報道稱,近日蔡英文在主持民進黨中常會時曾放話,臺灣地區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逆襲成長,2022年人均GDP將有望超越日...

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的報道稱,近日蔡英文在主持民進黨中常會時曾放話,臺灣地區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逆襲成長,2022年人均GDP將有望超越日韓。從蔡英文的話語中,可看出其內心有一種小興奮,因為這可以作為自己的一個“成就”來對外顯擺。

不過蔡英文此話卻引來了島內學者的反駁。近日,島內政經觀察者劉宗夏就在媒體上發文駁斥蔡英文的說法,直接抨擊民進黨報喜不報憂。在文章開頭,劉宗夏首先提到,當臺灣多數民眾聽到“臺灣地區人均GDP”將超越日本時都會感到相當驚訝,他們不由地思索,自己賺的錢真的比日本人多嗎?臺灣低薪的現象還是很普遍,不少臺灣人外出賺外匯也是事實,如果在臺灣就能賺到不錯的收入,何必如此呢?

對此劉宗夏直接表示,民進黨當局向來報喜不報憂,不敢把島內真實的薪資結構完全透明地展示給民眾。臺灣過度依賴半導體跟高科技產業,高薪也多數集中在那里,臺灣中下階層的薪資并沒有改善,整體薪資結構呈現M型化發展,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

事實上,根據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算,2022年中國臺灣地區的GDP將超過日韓,達到35510美元(約114萬元新臺幣)。島內媒體分析稱,主要原因就是半導體產業的強勁。臺積電今年第三季度營收達6131億元新臺幣,年增48%,首度超越韓國三星和美國英特爾,搶占全球半導體龍頭寶座。不但如此,在專業委外封測代工廠中,臺廠拿下了全球大半市場,韓廠則遠遠被甩在后面。日本經濟失落30年,半導體產業早就被臺、韓超車,未搭上這班繁榮快車。

島內媒體曾評論道:臺灣地區的人均GDP雖然可望超越日韓,但主要分配到股息、股利、租金、紅利、利息、房價、房租等資本利得,薪資并未隨著GDP增長而增加,島內年輕人依然飽受低薪之苦。國民黨前“立委”的形容更加有趣,他稱“臺灣的經濟完全掉入雙頭陷阱,一頭天堂、一頭地獄,毫無共同幸福可言!”

如果按照這樣分析的話,臺灣地區的經濟似乎越來越集中依賴半導體產業,島內大多數民眾并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福利,反而是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劉宗夏在文章中還提到,臺灣半導體和高科技產業的根基并不是民進黨打下來的,民進黨只是繼承臺灣長期發展的成果。

按照劉宗夏的分析,蔡英文當局趕上了島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紅利,與其上臺后的表現并沒有太大關系。但好運總有用完的時候,民進黨長期缺乏和大陸的溝通渠道,常常為了選舉,表現出對大陸的“假勇敢”,其實只是躲在美國屁股后面“狐假虎威”,面對真實問題卻缺乏解決的能力,這個缺點在未來將會被逐步放大。

根據《商業周刊》的調查,已經有四成島內企業因為海外客戶擔心臺海局勢被要求分散供應鏈。這表示如果未來民進黨繼續擺爛不跟大陸溝通,只會選舉操作,或者一味配合美國的戰略考量,臺灣企業將面臨“去臺化”的威脅。海外客戶將會因為擔心臺海局勢,要求臺灣企業增加海外生產基地,甚至直接轉單。這些都會大大增加臺灣企業的成本,逐漸侵蝕未來臺企的獲利能力。

這都是因為民進黨長期的選舉操作,只顧自己的政黨利益,卻沒有真心為臺灣長遠發展著想;好運用完了,將面對兩岸沒有溝通渠道的代價,民進黨當局敢說實話嗎?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