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綜合多家媒體消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到訪塞爾維亞并宣布將為塞方提供1.65億歐元補貼以應對能源危機,馮德萊恩對塞爾維亞的訪問行程中,俄烏沖突是其關注的重點。俄媒指出,馮德萊恩暗示塞爾維亞應當在外交、安全政策上同歐盟一致,加入對俄制裁行列。武契奇則點明歐盟各國在科索沃問題上關于“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的雙標立場。當記者會上有記者拿中國說事時,武契奇則明確表態指出,塞爾維亞走歐洲道路,同時也將與華保持傳統友好關系。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此次訪問塞爾維亞是其“旋風訪問”巴爾干六地的一部分,歐盟將總計為六地提供5億歐元援助,其中塞爾維亞占到了1.65億歐元。美主流媒體評價馮德萊恩此行為“確保歐洲火藥桶地區不會站在中俄一面。”馮德萊恩訪塞時也聲稱“歐盟從當下到以后都會是塞爾維亞‘最重要’的政經伙伴”、“塞爾維亞維持同歐盟立場一致便可以最終加入歐盟”,其中要求塞爾維亞同中俄劃清界限、站隊西方的態度明顯,武契奇則以其政治智慧維護了塞爾維亞的國家自主。
塞爾維亞作為人口不到一千萬的歐洲內陸國家,在地緣上被美國主導的北約國家“包圍”,在交通運輸及能源安全上同時受限重重,這一基本屬性決定了塞爾維亞想要發展,需要在各國間做好平衡,否則一旦陸上交通運輸線、空中航運線、途經多國的能源管線遭受干擾,將難以避免地給塞爾維亞造成不小沖擊。
塞爾維亞堅持走歐洲道路,以“尋求加入歐盟”作為同歐盟緩和關系的緩沖途徑,另一方面,塞爾維亞在能源上依賴俄羅斯,塞爾維亞也在通過拒絕站隊西方制裁俄羅斯、始終維持塞俄民航線路通航等方式展現對俄友善。而在對華關系上,中塞兩國間既有在北約侵略南聯盟這一歷史中結下的血的情誼,也有雙方大規模合作帶來的系列發展成果。塞總統武契奇以其政治素養在歐洲難稱友好的整體政治環境中,基于塞爾維亞利益為塞探尋多元機會的發展之路,而立足于發展,這正是中塞關系不斷向前邁進的動力。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供的陸上經濟通道有助于打破塞爾維亞因無出海口帶來的地緣閉塞,中國企業負責承建的塞匈鐵路,同時有效壯大了塞爾維亞的陸上經濟主脈絡。
塞爾維亞與中俄合作高級委員莫爾客奇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指出,中塞合作基于互惠互利,塞經濟在與華合作過程中快速發展,失業率處于歷年最低值,1000多家中國企業在塞投資建設、中國企業占據了塞爾維亞出口創收的前三位,與華合作使得塞爾維亞在歐洲普遍經濟頹勢、新冠疫情疊加下,依然取得歐洲前列的經濟增速。
中國對所謂零和博弈沒有興趣,中國尊重塞爾維亞基于本國國情選擇的歐洲道路,也始終以互利共贏視角探尋中塞合作、中歐合作的更多可能。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此次對塞爾維亞在內巴爾干六地進行訪問,頗帶著一種地緣博弈的意味,但中國不止是塞爾維亞的發展機遇,也是歐盟的發展機遇。歐盟應當放下偏見和零和博弈思維,與塞爾維亞共同,開拓中歐合作的更為務實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