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爆發反美抗議,德國外長回懟默克爾:后悔沒早點跟俄羅斯切割

導讀隨著冬日臨近,深陷能源危機之中的德國不但沒有反思這場危機的深層原因,甚至還在死胡同中執迷不悟。當地時間10月18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

隨著冬日臨近,深陷能源危機之中的德國不但沒有反思這場危機的深層原因,甚至還在死胡同中執迷不悟。

當地時間10月18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在柏林出席活動時表示,德國過去幾十年的能源政策都錯了,曾有東歐伙伴國家警告德國不要過度依賴俄羅斯能源,但是德國并沒有重視這些意見,才造成了今天的惡果。

貝爾伯克翻出這筆陳年舊賬,不是為了給東歐兄弟的前瞻性點贊,只是表達了部分懊悔的情緒,煽動德國走向更極端的道路,徹底跟俄羅斯能源脫鉤。她表示德國必須跟世界上所有相信國際法和國際合作的國家一道,站在俄羅斯的對立面上,必須在幾十年來的錯誤對俄政策中汲取教訓,避免被政治勒索。

貝爾伯克這話顯然是在針對前任德國總理默克爾。自從俄烏沖突以來,默克爾就很少發聲,除了澄清外界對其別有用心的詆毀之外,并沒有對政治議題過多涉及。

不過,在歐洲遭遇能源危機和通脹的雙重打擊之后,默克爾開始密集發聲,為自己的政策正名。

幾天前,默克爾在一場活動中發聲,表達了對目前歐洲能源危機的擔憂。默克爾聲稱從不后悔在任期內大力推動跟俄羅斯合作,因為俄羅斯一直是靠譜的能源供應商。德國為什么能保持這么多年的繁榮,除了背靠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之外,俄羅斯廉價的能源也功不可沒。

對德國來說,壓低能源價格就等于降低了工業生產成本,抬高了德國商品的競爭力,歐洲跟俄羅斯和中國的合作,可以說是互利共贏的典范。對德國來說,能將商品賣出去,保持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地位,保持民眾的生活水平,才是德國的核心利益。

默克爾正是基于這一點,才選擇跟俄羅斯合作,而德國經濟在默克爾任期之內的強勁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后來嘗到了甜頭的德國才會大力推動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建設,即便冒著得罪特朗普的風險,默克爾和普京也依然強硬地推動項目。

但朔爾茨上臺之后,卻主動拋棄了一部分默克爾時代的政治遺產,跟美國打得火熱。特別是在能源安全問題上,德國依據美國的利益對俄羅斯能源進行了切割,不但讓德國失去了歐盟天然氣門戶的地位,還讓整個歐盟陷入困境。

如今,美國以4倍高價向歐洲出口天然氣,德國政府終于知道痛了。但路是自己選的,當初全面倒向美國的時候,朔爾茨就沒有想到會有這么一天嗎?

德國人被美國坑慘了以后,也漸漸有點醒悟了。當地時間15日,柏林等地出現了抗議活動,參與者高舉標語牌,要求“停止憎恨俄羅斯人”, 同時主張“遠離美國”。

事到如今,無計可施的德國政府只好到處放風要擴大歐盟,轉移反對者的注意力,本質上說,歐洲增加新的成員國,就是增加新的韭菜供德國收割,可歐盟機構已經維系了幾十年,哪能說變就變?就算你德國同意擴大,東歐那幾個刺頭未必愿意“雨露均沾”。何況候選國就剩下摩爾多瓦、烏克蘭這種沒有油水可壓榨的國家了,靠它們維系德國未來的繁榮顯然是癡人說夢。

因此,貝爾伯克這番話聽起來言辭犀利,實際上卻虛得很。現在的德國左右為難,去工業化已漸成潮流,經濟衰退又近在眼前,目前的三黨聯合政府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現在的情況是德國跟美國已經牢牢綁定,別說是默克爾了,就算是拜登現在要求的德國剝離,朔爾茨政府也未必敢踩下急剎車。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