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不應被列為高考必考科目”,政協委員的提議,獲得家長認可

導讀高考政策,向來是學生學習計劃的風向標。可是即便是高考選科新模式3+1+2下,語文、數學和英語,依舊是占據大比例分值的主要科目。不少家長...

高考政策,向來是學生學習計劃的風向標。可是即便是高考選科新模式3+1+2下,語文、數學和英語,依舊是占據大比例分值的主要科目。不少家長對此,頗有微詞。

語文和數學,作為兩個工具學科,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沒有語文和數學知識打基礎,其他物、化、生、史、地、政學科都學不好。英語學科則不同了,好像與其他學科都沒有直接關系,自成一派。更關鍵的是,國內學生缺乏語言環境,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

每天只知背單詞、學語法,卻忽視了語感的培養和糾正發音。即便是英語高考考到130分以上,大概率是啞巴英語。畢業后,毫無用武之地,又還給老師了。連學生都覺得,上了十幾年的英語課,簡直學了個寂寞。

“英語不應被列為高考必考科目”,政協委員的提議獲得家長認可

望子成龍之心,人皆有之。很多家長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子女學前教育階段,就上雙語幼兒園,為學生塑造語言環境。有的高學歷家長,不惜在家里和子女用英語對話,就是要培養語感,為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打基礎。

還有家長深知能力有限,便耗費大量人力精力和財力,進行英語培訓。無論是基于考試大綱的課外輔導班,還是打著拓展語言能力的新概念英語拔高班,多數學生的目的還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很少去真正思考,學習英語背后真實的教育目的。

在很多家長眼中,好像英語成績不好,以后就考不上大學,這才是引發焦慮的根源。網紅教授鄭強就曾公開發表過犀利言論:告誡廣大家長,不要過度夸大英語學科的分量,它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該觀點也引發多位政協委員的共鳴,提議取消英語在中高考的主科地位。按照目前的教育形勢來看,英語不應該再被列入高考必考科目。增加素質教育課程占比,減少英語課時。此外,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也應該被禁止參加非官方舉辦的各類外語考試。

家長對此深表認可,恨不得明年就降低英語在升學考試中所占的比例。要是能改成可選科目最好,這樣那些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就能躲開短板,考上更好的學校。

英語學科到底有沒有用?

之所以英語學科,近年來備受爭議,多半與85后的教育經歷有關。從85后學生開始,課外英語培訓,和校內英語課時比例大幅增加,這一點從新東方等培訓機構的崛起就可見一斑。

這些學生上學期間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家長掏空腰包學英語,卻發現學生在畢業離校后,毫無用途。除非出國留學、應聘外企,其他學生的英語水平逐漸荒廢,就連出國旅行,都要依靠翻譯軟件,跟60后的英語小白沒有太大的區別。英語無用論,自然引發共鳴。

還有網友覺得,年紀太小的學生,連語文都沒學好,還學什么英語。學英語時間長了,成績是否提高是個未知數,學生的思想深受西方影響,對外來文化比傳統文化都如數家珍,這才是最大隱患。

外語教育除了讓學生多掌握一門工具語言外,確實能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所見所聞。可觀的了解世界格局,和各個國家的實力,學生未來自己會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為了留住優秀生源,而取消英語學科,猶如一葉障目,無非是自欺欺人。

普通人學習英語確實在工作中用不到,但是對于高等教育環境來說,英語卻是重要的工具。很多學生寫論文、查學習資料,都離不開英語。包括很多國企,和互聯網大廠,都有合資項目,對應聘者的外語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一刀切式地取締英語學科不切實際。

比起英語,這一學科的地位更值得被提高

現在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時間,是中小學生遠遠高于大學生,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明明只要上大學的學生才更需要英語,而那些沒有通過中考分流的學生,只需要有基本的溝通能力即可,所以降低義務教育英語課時和考試分值比例勢在必行。

相比之下,體育學科對任何一位學生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然而該學科因為此前一直沒有列入升學考試而被嚴重忽視。如今美育中考和新體育法相繼落地,或許未來連高考也要分出一部分分值給體育,這才是家長最愿意看到的結果吧。

今日話題:大家支持取消英語的高考必考科目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教育聽我說#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