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學生的學習和教育是每一個家庭都非常重視的事情,不少家長認為自己努力工作,就是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只要是關于學生的事情,都能輕易引起眾多家長以及網友的關注。
在學生們的成長中,最令家長們頭疼的就是學生的學業了。從學生進入幼兒園開始,家長們就開啟了輔導作業之路,從手工到板報再到測驗等等。現階段,江蘇一名7歲小學生數學作業不會,卻引發了爺爺和爸爸的激烈討論。
爺爺和爸爸輔導作業產生分歧激烈討論,孩子看后一臉懵,多虧媽媽出手相救
一般輔導學生學習檢查學生作業的都是媽媽,特別是學生年紀還小的時候,對媽媽更依賴,不少家庭在輔導學習的時候都是“劍拔弩張”。
江蘇無錫一名7歲的小學生,晚上在家里學習數學的時候有一道題目不會,爸爸主動承擔要求為學生講解,在講解到一半的時候,恰巧被路過的爺爺看到。爺爺看一眼試題認為學生爸爸的解法是不對的。
二人就這道一年級的數學題發生了意見分歧,并且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學生爸爸西裝革履,爺爺也是義正嚴詞,看起來就是學術性很強的一家人。
但是坐在小凳子上的學生聽著2人的爭論卻一臉懵。可能小學生也在想,一年級的題目確實很難,需要爸爸和爺爺如此爭論,有難怪我不會。
經過了一輪爭論之后,學生媽媽實在看不下去,主要承擔了這道題的講解。很快學生就聽懂了題目,結束了數學科目的學習。不少網友調侃“多虧媽媽及時出手相救,不然學生不知道還要懵多久”。
不少網友十分震驚,一年級的題目竟然也有爭論的空間。但同時也引起許多家長的共鳴,提到學生作業的輔導,家長們可是有一肚子的苦水。
當代一年級學生學習的題目,與過去一年級的題目相差甚遠,并不死記硬背就可以的,考察學生更多方面的能力,有些題目的出題方向令家長們捉摸不透。
不少本科畢業的家長都在為了輔導學生學習發愁,在學生年紀還小的時候,家庭教育和學習范圍非常重要,家長們一定要趁學生還沒有養成學習習慣的時候,給予他們更真確的感染和引導。
教育氛圍值得發揚,但家庭教育還需講究方法,為學生指出正確的方向
雖然爺爺和爸爸沒能順利輔導學生的數學作業,但是這樣嚴謹的學習和教育的氛圍,對于學生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當然也是積極正能量的影響。未來學生在學校有題目不會或者疑問的時候,也愿意主動向老師請教。
這樣的家庭,對于學生的影響,才是學生們所需要的。但是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家長們還是要更重視方法,最后如果沒有媽媽救場,再激烈的爭論學生也沒有學會這道數學題,將是毫無意義的。
每個學生的性格和習慣都是不同的,家長們要根據學生找到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更要在學生年幼的時候,就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早建立對于未來的學習就更好。
隨著學生學習難度越來越高,家長們不可能一直輔導,大概學生進入初中之后,只能靠學生自己的努力去學習。這個時候家長培養的學習習慣就開始發揮作用。
家長們不能一直陪伴學生成長,但為學生培養的習慣卻可以,為學生指引方向,讓學生自己去爭取和努力,才是家庭教育的精髓。
古語有“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就要朝著更遠的發展去考慮,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克服苦難,什么是堅持就是勝利,不僅對學習有好處,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工作,都有不小的影響。
筆者寄語:
全家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學業,家庭學習氛圍濃厚,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熏陶和影響。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在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習慣,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和教育。
也希望家長們能做到“從我做起”,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也成為更優秀的自己。最后,祝福祖國的莘莘學子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學業有成走進理想的大學,不辜負自己多年的努力,也不辜負家長殷切的期盼。
話題討論:
說了這么多,你對小學生的教育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和分享意見,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