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是從2月24日開始爆發,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境內開展“特別軍事行動”的時候,動用了眾多的裝備,包括大量的戰斗機。俄烏沖突就是一面“照妖鏡”,通過戰場的洗禮就暴露裝備的優缺點,俄羅斯的戰斗機在俄烏沖突期間飽受詬病,因為頻繁出現被烏克蘭擊落的局面,包括新銳的蘇-35戰斗機都成為了犧牲品,而且還被烏克蘭擊落了兩架。俄羅斯戰斗機在俄烏沖突中的表現,讓俄羅斯戰斗機的形象大受沖擊,從而會影響到俄羅斯戰斗機的外銷市場。
俄羅斯在俄烏沖突期間在損失蘇-35戰斗機之外,還有蘇-30SM、蘇-34、蘇-25、蘇-24等戰斗機的損失。西方通過輿論平臺不斷放大俄羅斯戰斗機的“缺點”,從而沖擊俄羅斯戰斗機的形象,因此如今俄羅斯戰斗機已經不再被看好,從埃及和印尼的動作就看得出來,因為埃及和印尼先后放棄購買蘇-35戰斗機。由于埃及不再購買蘇-35戰斗機,因此讓完工的蘇-35戰斗機成為了“閑置資產”,隨后印尼也宣布取消俄羅斯的蘇-35戰斗機的訂單,從而讓俄羅斯戰斗機外銷是“雪上加霜”。
進入21世紀20年代以來,俄羅斯戰斗機已經沒有太多的競爭優勢,實際上俄羅斯是長期吃蘇聯的老本,從俄羅斯開發的絕大部分戰斗機除了蘇-57戰斗機之外,都是在蘇-27戰斗機基礎上改進而來就看得出來,包括新銳的蘇-35戰斗機也是外形酷似蘇-27戰斗機的型號,這個讓外界看到了俄羅斯航空工業實力的不足,因此也沖擊了俄羅斯戰斗機的國際市場。原本蘇聯和美國出口的戰斗機是可以“分庭抗禮”的,如今美國在大量出口F-35這款五代戰斗機,俄羅斯僅僅是在推銷蘇-35戰斗機而已。
在俄烏沖突期間,無人機是大顯身手,俄羅斯自己都在使用從伊朗進口的“見證者”136無人機,從而具備了低成本大規模轟炸烏克蘭基礎設施的能力,使用“見證者”136無人機比起使用巡航導彈要便宜了許多,而且還更加具備威懾能力。如今“見證者”135無人機的“嗡嗡聲”已經成為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起床鈴聲”,因為俄羅斯從10日開始,就不斷動用“見證者”136無人機發起空襲。在俄烏沖突期間,運用最多的無人機其實是中國開發的商用無人機,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在大規模使用中國生產的商用無人機系統。
中國早就成為了無人機生產和出口大國,包括在察打一體無人機領域,中國也更加具備強大的優勢,無人機在俄烏沖突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會促進無人機市場的擴大。202210276/航空視界/AZ,無人機在俄烏沖突中展示了戰場變化的趨勢,因此會促進中國無人機的出口。中國是“世界工廠”,具備強大的工業基礎,因此可以為國際市場提供眾多的選擇,俄烏沖突讓全世界看到了無人機運用的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