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推出52項制度創新成果、75個重點項目……蘇皖合作示范區發展成果豐碩

導讀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累計推出52項一體化制度創新實踐成果、75個重點項目……11月16日,2022年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在...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累計推出52項一體化制度創新實踐成果、75個重點項目……11月16日,2022年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廣德市召開,蘇皖合作示范區和“一地六縣”合作區曬出亮眼“成績單”。作為系列活動之一,蘇皖合作示范區2022年度決策層聯席會議于今日召開,為蘇皖合作示范區未來的發展做謀劃,集思廣益描繪新藍圖。

據了解,“一地六縣”合作區包括上海光明集團綠色發展基地、江蘇省溧陽市和宜興市、浙江省長興縣和安吉縣、安徽省郎溪縣和廣德市。蘇皖合作示范區則被視為“一地六縣”合作區的先行區,是推動地方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頭號工程”。

廣德市委宣傳部 供圖

2015年底,江蘇省溧陽市和安徽省郎溪縣、廣德市自主發起,首次提出建設蘇皖合作示范區,并逐步上升到蘇皖兩省省級層面。蘇皖合作示范區位于長三角的地理中心,是全國首個以縣為單位、以生態為底色、以共建共享為目標的跨省合作區,具有區位、交通、生態、產業等多元復合優勢。示范區成立七年來,制度創新度、項目顯示度、民生感受度不斷提升,一體化成效愈發顯現。

發布會上,宣城市蘇皖合作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昌盛表示,這52項制度創新成果、75個重點項目,是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實踐,是蘇皖合作示范區和“一地六縣”合作區建設豐碩成果的具體體現。

據介紹,52項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涵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民生福祉、要素流動、社會治理等方面。“這些制度創新的紅利,讓人才、數據、資金等要素流動更加暢通,人民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長三角營商環境同城化一體化帶來的便利。”王昌盛說。

值得一提的是,蘇皖合作示范區于2021年建立了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運行機制。截至目前,已累計實現114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涵蓋“戶口遷移、出入境、公積金、醫療保險、新生兒入戶”等高頻事項,為破解異地辦事難提供了“蘇皖經驗”。

一體化的制度創新,還體現在一個個具有顯示度的重點項目上。近年來,示范區和合作區堅持“制度創新+項目建設”雙輪驅動,推動制度紅利從“紙面”落到“地面”,全力推進75個重點項目,為示范區和合作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交通先行打通發展“動脈”。11月8日,溧寧高速公路江蘇段正式通車,溧陽、郎溪縣、廣德三地主城區共同邁入“1小時通勤圈”。“這是皖蘇兩省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貫通的第2條‘斷頭路’,也是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交通先行的標志之一”,宣城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汪軍介紹道。

談及未來的發展愿景,王昌盛表示,這里將被打造成為踐行“兩山”理念樣板區、新興產業集中發展區、生態型產城融合先行區、一體化合作發展體制機制試驗區和文化旅游休閑康養基地。“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探索和實踐,奮力推動蘇皖合作示范區和‘一地六縣’合作區崛起成勢,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