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通滿族自治縣兩新黨委首建的獨立“暖心驛站”正式揭牌,為縣城內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一站式便民愛心站、充電式紅色教育站、常態化志愿服務站,編織溫情服務網,傳遞城市溫度,用有效服務凝聚新業態新就業群體。
打造一站式便民愛心站,提供“家”的溫暖。為著力提升新就業群體及戶外勞動者服務保障水平,共享城市發展成果,暖心驛站內設有飲水機、充電寶、微波爐、雨衣雨傘、應急藥箱、書籍報刊等設備,免費供外賣員、快遞員、環衛工人等群體休息使用。“進來坐坐,喝口熱水。”這是工作人員最常說的一句話。“以前我們送快遞,累了就坐車上歇會兒或者街邊蹲會兒,趕上吃飯就隨便湊合吃個盒飯,現在有了暖心驛站,我們就有了休息的地方,真的感覺自己一下有了個‘家’了”,快遞員在暖心驛站休息時說。
打造充電式紅色教育站,促進“能”的提升。為進一步加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與政府職能部門有效地溝通,縣兩新工委摸排統計新就業群體150余人,將在暖心驛站定期舉辦培訓會,計劃協調邀請司法、市監等單位定期開設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急需的各類培訓課程,提升新業態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助力新業態高質量發展。同時,在暖心驛站內設置了“驛站加油書柜”,提供各類書籍300余冊,外賣小哥高興地表示:“在這里不僅可以排解工作中的壓力,還能給自己‘充充電’。”
打造常態化志愿服務站,助力“愛”的傳遞。依托暖心驛站,積極引導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參與到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中來,增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對社區的歸屬感。組建“奔跑者志愿服務隊”,開展“隨手拍”活動,使“小哥”成為基層治理的“前哨兵”,成為社情搜集員、平安巡查員、志愿服務員,全縣目前有70余人參與其中。同時,制定了一套積分激勵機制,讓“小哥”的服務通過積分兌換實物或服務優惠卡,激勵“小哥”積極參與社區網格化治理,形成“以服務換服務、以服務促治理”的新模式,推動建立“雙向奔赴”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接下來,伊通將以15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暖心驛站”的設立為起點,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與城市黨建加強融合,做到陣地共享、活動共辦、發展共贏,以黨建為引領,推動城市文明創建再上新臺階。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編輯:吳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