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自上個月中旬開始,俄羅斯軍方就開始對烏克蘭全境發起“持續不斷的大規模打擊”。前線媒體報道在距離占領區比較近的地方俄軍使用地面火炮轟炸,較遠的地方則采用導彈、制導炮彈空襲和無人機集中空襲。俄羅斯襲擊瞄準的目標則是烏克蘭變電站、發電廠、能源中轉站等基建設施;盡管烏軍宣布他們“攔截了大部分的飛彈和無人機”,但事實情況是截至本月上旬烏克蘭大約40%的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現在仍在持續增加。
消息提到,這次覆蓋整個烏克蘭的襲擊被認為是蘇洛維金大將上臺后改變對烏戰術思想的重要一步。既然俄軍意識到在戰場上已經難以取得更大突破,就嘗試使用摧毀基建的方式讓烏克蘭屈服——他們的供應系統本來就薄弱,如果斷水斷電和供暖的話比歐洲更加“難受”。最重要的是西方可以援助烏克蘭武器、裝備、政府運行所需的撥款,卻不能給烏克蘭人提供暖氣和電力。隨著天氣變冷,本周一開始烏克蘭已經宣布所有州將按計劃實行分時段緊急停電,其中人口集中且受破壞更嚴重的基輔地區電力更加缺乏。
8日,烏克蘭政府開始為電力短缺部署緊急計劃;基輔市長發起警告:該市300萬居民需要馬上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一旦冬季全面斷電成為現實,他們最好離開基輔投靠外地親朋好友。300萬居民撤退行動是迫不得已,因為一旦這些人選擇留在基輔的話他們在冬季的生存將受到挑戰;更有人宣稱俄羅斯軍方近日還在囤積導彈、無人機等武器,預計會在天氣嚴寒的時候對基輔等多個城市發起“一次性的轟炸行動”,這樣造成的破壞會是致命的。
有分析認為,隨著“NASAMS”和“阿斯派德”等西方援助的防空導彈系統陸續到達,烏克蘭的防空力量得到了很大強化,目前已經有幾十部先進反導武器已經部署到烏克蘭;這些反導系統雖然攔截率很高,數量卻嚴重不足,距離覆蓋烏克蘭國內的“重要地區”還有很大差距。這也是基輔為什么要準備大規模撤退居民的原因——一旦民眾的生存出現危機,抵抗勢力就會有所動搖,導致嘩變從內部發生,這也是澤連斯基最不想看到的結局。
值得一提的還有,目前面對外界越來越多的“和談”聲音,美國有了兩個新反應。其一是白宮方面最新表態稱美方“認為可以通過和談解決俄烏沖突”,但美國不會放棄援助烏克蘭的立場;其二是美媒曝光拜登政府已經向澤連斯基發出指示,要求基輔“向外宣稱對和談保持開放態度”有助于他們獲得更多支持。對此有評論稱:“可想而知這是‘假和平’,西方目前沒有想叫停這場戰爭的意思,想削弱俄羅斯至少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這還只是個開始;一句話概括就是‘基輔發生的事情,和萬里之外的華盛頓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