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77榴彈炮是俄烏沖突中出現的第一種“明星裝備”,自從在今年5月首次被烏克蘭投入對俄作戰至今,這種超輕牽引榴彈炮已經在戰場上服役了5個月。M777還在烏軍近期的反攻階段發揮了較大作用,但隨著參戰時間和作戰烈度都雙雙暴漲后,該炮現在的命中誤差已經高達140-275米!如果得不到及時維修,不但會數倍增加炮彈消耗,還會出現炮管“炸膛”風險。那么,M777這種美制“明星裝備”,為何參戰不到半年就幾乎淪為“廢鐵”了呢?
M777是一種在2005年才進入美軍作戰序列的現役裝備,據制造商BAE公司統計,目前總產量超過了1200門。M777榴彈炮之所以被烏克蘭青睞,就在于其全重僅有4噸左右的超輕自重,十分適合缺乏空運能力、只能依靠軍用卡車牽引機動作戰的烏軍炮兵。M777之所以能在采用155毫米重炮口徑的同時保持極輕的自重,就在于其大多數炮身結構件采用自重很輕、但強度很高的鈦合金和鋁合金材料制成。這種涉及雖然保證了強度,但韌性較差,很容易因為高強度使用而出現金屬疲勞現象,并且維修保養非常麻煩和昂貴。
而烏軍在獲得M777榴彈炮時正好是其防線被俄軍打得千瘡百孔之際,因此在獲得這種射程和機動性都能與俄軍相抗衡的火力支援利器后,烏軍立即將其投入到激烈的作戰行動中。并且在之后的作戰行動以及近期的反攻階段里,M777與“海瑪斯”等其他西方援助的重武器使用頻次都出現了“暴漲”!但烏軍因為戰局緊張根本沒有按照要求對M777等西方援助的武器裝備進行保養,因此導致不少援助裝備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故障現象。而參戰時間最早、數量最多、使用頻次最繁的M777,出現的故障問題和嚴重性都是最高的。
炮管內膛線
現在根據烏軍前線炮兵部隊反饋,M777面臨三種麻煩:炮身容易遭受損壞;炮管磨損導致精度下降;浪費炮彈現象極為嚴重!
M777在大量采用鈦合金和鋁合金制造,其應對沖擊的能力較弱,甚至俄軍炮彈的破片都能對其炮身或零件造成較嚴重損壞,而采用常規鋼制炮身的火炮則對這種小型破片沖擊具有良好的防護能力。同時,主打“超輕”的M777牽引榴彈炮在烏克蘭作戰時,還因為太輕而在開跑后出現“跳躍”現象,這個問題不但會令炮彈在出膛剎那受到影響導致落點出現偏差,還有可能對炮身上安裝的精密電子儀器造成損壞。
此外,截止到2022年10月烏克蘭手里才擁有170門左右的M777,而烏軍面對的戰線可是蜿蜒數百上千公里,這就用高強度炮擊來彌補。在惡劣環境中過度使用,且得不到良好維護,火炮就爆發出各種故障,例如炮管過度磨損,使得射程縮短、精度變差、炮彈耗費增多。
美國最新援助烏克蘭7.5萬枚155炮彈也打不了幾天
外界一般估計,M777的炮管壽命為2500發左右,而按照最近公布的烏軍4天打完2.3萬發155毫米炮彈計算,平均一天每門M777約要進行33次射擊,而從5月9日第一次公開使用至今,烏軍大概使用了150天,也就是每門M777至今已經打出了近5000發炮彈!也就是說,初期美國等援助烏克蘭的100多門M777榴彈炮,如果按照美軍標準執行的話,那么現在應該要進行2次炮管更換作業。但事實上,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公布了多輪對烏援助清單,可是M777的備用炮管卻極少出現。
M777炮管制造中
即將完工的M777新炮管
其實M777目前在烏軍手里出現的這些問題,都源自英國BAE公司的原始設計——該炮最初并未考慮高強度作戰任務和惡劣作戰環境。畢竟當時該炮的唯一裝備者——美國陸軍,是擁有極強的綜合作戰能力的軍隊,體系化作戰和龐大的裝備數量足以彌補單一武器裝備的少許缺陷,因此M777的一些先天缺陷在美軍手里并不是問題。但是到了缺乏后勤保障、裝備數量很少的烏軍手里,M777的缺點就被無限放大了。比如因為炮管過度磨損,M777D 的精度呈現斷崖式下跌:打擊25公里的目標,誤差達到140米左右;打擊30公里的目標,誤差竟達到約275米!命中精度的大幅下跌,導致數倍的額外彈藥消耗,這對于目前彈藥全靠外部提供的烏軍來說,并不是好消息。
俄軍無人機鎖定并打擊的烏軍M777榴彈炮
可以說,目前的烏軍手里的M777,在經過5個月左右高強度作戰后,仍能保持完好無損的肯定不會太多。如果西方不再繼續提供火炮或炮管等零部件,恐怕烏軍這一輪反攻也就到頭了,甚至連“家”都會被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