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已達成共識,若拜登不配合談判,就要以牙還牙,報復美國經濟

導讀近日來,由于在能源和國防安全等問題上秉持著不同的意見,法德兩國領導人之間出現了一些齟齬。為此他們推遲了兩國間的政府會議,取而代之的...

近日來,由于在能源和國防安全等問題上秉持著不同的意見,法德兩國領導人之間出現了一些齟齬。為此他們推遲了兩國間的政府會議,取而代之的是馬克龍和朔爾茨在巴黎舉辦的一場“工作午餐”。

正當歐洲媒體準備報道法德兩國領導人在午餐中不歡而散的時候,馬克龍和朔爾茨卻達成了一項罕見的共識,那就是“報復拜登政府”

據觀察者網報道,在結束“工作午餐”之后,法德兩國領導人一致認為,法德兩國應抵制美國政府對他們發起的“不平等競爭”。

同時,他們主張直接同華盛頓方面進行談判,若對方不配合或談判無果,在必要的時候,他們將在國際貿易領域對美國展開“報復”。

法德的這項共識是極為難得的,這標志著歐洲已經開始覺醒,他們不想像從前那樣繼續對美國的強權政治逆來順受。

從俄烏沖突爆發至今,歐洲已經被美國壓榨了太久,如今他們終于開始為自己的處境考慮,在必要的時候,歐洲已有向美國發起反擊的可能

從報道透露的信息來看,法德兩國領導人對美國“不平等競爭”的擔憂已經由來已久。馬克龍和朔爾茨的這場會談持續了三個多小時,他們商討如何保全歐洲,以及如何應對美國。

從具體事項上來看,他們最擔心的是拜登政府推行的《通脹削減法案》,這項法案將會為赴美國投資設廠的企業提供一系列的稅收減免和優惠政策。

很顯然,這對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利。所以在美國開始推行這項“不平等競爭”的法案之后,歐盟國家也不能坐以待斃,他們必須行動起來,用相應的政策來回擊美國,抵消美國政策對歐洲經濟的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法國和德國都是世界領先的工業強國,強大的工業體系,是他們成為歐盟“領頭羊”的重要支撐。

但如今德法多家知名企業都在向政府訴苦,抱怨美國通膨法案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就 拿這兩國的汽車產業來說,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已經令德法汽車生產商無法在市場上立足

通過該法案,美國會為購買美國貨的消費者提供補貼,這使得特斯拉等美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了更多的份額。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美國發展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時間早于歐盟國家,所以在形成技術優勢和專利壁壘之后,歐盟國家就更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同美國抗衡了。

但汽車產業牽扯到非常多的工業部門,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非同一般,再加上歐盟國家已決定到2035年不再銷售燃油汽車,這就使得德法等國必須有所動作。

他們絕不能坐視自己的國家丟失掉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也不能允許自己國家的工業企業不斷轉移到美國。

要知道,除了推行《通脹削減法案》之外,美國還在大力吸納歐洲的工業。在拜登政府的強大攻勢下,連德法這樣的老牌工業強國都不能幸免。

由于歐洲能源價格暴漲,能源供應不穩定,德法的高能耗工業已率先轉移到美國,尤其是鋼鐵和化肥等行業。

而這些工業是德法兩國發展經濟的根基,再這樣下去,他們將被迫“去工業化”,并逐漸衰落成“二流國家”。

屆時,他們就更加缺乏與美國抗爭的能力,最終只能乖乖聽從美國的安排,成為他們發展經濟,維護霸權的墊腳石。

相信馬克龍和朔爾茨等人已經想到了這個后果,所以壓抑已久的他們決心要改變現狀,即上邊提到的,尋找時機同美國談判,在必要時呼吁歐盟對美國采取反制措施。

我們知道,法德這種情緒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在近一段時間,隨著歐洲能源危機的持續,美國能源供應商在歐洲大發橫財,以國內市場價格的三到四倍來向歐洲出口天然氣,已經引來了歐洲國家的不滿和抵抗情緒。

馬克龍就已對美國喊話,稱看在盟友的份上,不應該賣給他們這么高價格的天然氣,這絕不是“友誼的真諦”。

德國政府也曾批評美國在歐洲把天然氣賣出“天價”,可見在能源危機上,美國已經犯了眾怒,同一陣線和美國“談判”則成了德法等歐洲國家的共識。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盟一直踐行美國的意志,充當美國反俄的“馬前卒”。如今,歐盟終于開始覺醒,若美國繼續倒行逆施,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裂痕只會越來越大。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