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央司令部的代表團近日抵達了吉爾吉斯斯坦,前往發生武裝沖突的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邊境地區,還會見了兩國的防務安全官員。
雖然美方表現得很低調,竭力不想讓這次軍方代表團的中亞之行變得顯眼,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尤其強調“該國的防災部門已經和美國合作了三十年,這不是軍事合作”,但這種解釋反而欲蓋彌彰,長期以來視中亞國家為勢力范圍的俄羅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吉爾吉斯斯坦對美國態度的變化值得關注,因為這種變化對上合組織以及中國的周邊安全也存在一定影響。
(美軍在中亞的活動,讓俄羅斯嚴加戒備)
吉爾吉斯斯坦近期的態度針對性很明顯。不久前,吉爾吉斯斯坦曾專門在日期迫近前,取消了原計劃在該國境內舉行的集安組織聯合演習。這一變更讓俄方媒體有所不滿。雖然這場風波并未影響演習進程,但隨著美軍代表團的前往,俄羅斯面對這種近乎當面翻臉的做法,還是大為光火。
一直以來,吉爾吉斯斯坦的美軍動向直接反映了俄羅斯在中亞地區活動能力的大小。蘇聯解體后,隨著美國中情局情報網向中亞延伸,美軍在入侵阿富汗之后就在吉爾吉斯斯坦租借一處機場,建立了瑪納斯空軍基地,作為滲透中亞的重要節點。但是,隨著美軍逐漸收縮兵力,并永久撤出瑪納斯基地,俄羅斯為對抗美軍,在吉爾吉斯斯坦設置的坎特基地就笑到了最后。
(俄羅斯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駐軍)
外界一度認為,隨著美國經濟趨于空心化,美軍的布防也在全球各地急劇收縮,俄羅斯在周邊軍事力量的輻射將使美軍難返此前控制的區域。在近兩年里,俄羅斯對于納卡戰爭、哈薩克斯坦政變的正面影響也讓中亞國家站穩了立場。對此,吉爾吉斯現任總統扎帕羅夫曾在去年接受塔斯社采訪時明確指出,該國不會重開美軍基地。
但隨著俄軍在俄烏戰爭期間表現不穩定,尤其在近期被烏軍反撲得手,這讓此前懾于俄軍軍力的中亞國家開始變得三心二意。
相對于吉爾吉斯斯坦邀請美軍,在納卡大戰數十年的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也重新拿起武器。此前借集安組織部隊平定國內的哈薩克斯坦,更是在聯合國大會期間,公開邀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亞,與中亞各國外長舉行會談,共同商討“維護中亞穩定的問題”。
(吉爾吉斯斯坦政變頻發,與西方關系極大)
這一系列動向正在傳遞一個危險的信號:中亞多國的風向都開始變了,他們試圖在經濟、政治和外交上尋求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這似乎表明,一向將俄羅斯視為中亞“保護者”的地區國家,已經開始認識到俄軍事實力衰落的事實,轉而尋求新的“保護者”了。
當然,哈薩克斯坦等國可能只是想引入新勢力,平衡一下俄羅斯獨大的局面。但美國一旦被引入中亞,最后的結果很可能“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其中最惡劣的例子就發生在吉爾吉斯斯坦。該國在蘇聯解體之后迅速尋求和西方建立良好關系,一度被美國稱為“中亞的瑞士”“民主發展模范”,作為代價,它不僅得到了西方貸款,也得到了數量驚人的西方NGO。在該國不到七百萬人中,有1000個以上的西方組織,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吉爾吉斯斯坦的民間變成美國間諜的樂園。該國自進入21世紀后,也因此頻發政變,其元首甚至難以正常卸任。
(吉爾吉斯斯坦在西方滲透下,社會秩序混亂)
事實上,美軍在近年來一直試圖重返中亞。美軍撤出阿富汗之后,美方一直計劃在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重設基地。烏茲別克斯坦官員甚至在去年美軍逃離阿富汗前,披露過打算借用烏茲別克斯坦基地的方案。而今,隨著俄軍在烏克蘭連續失利,烏茲別克斯坦等國與美軍的接觸也到了一個新階段。
面對美軍重新進入中亞的前景,俄羅斯顯然不能接受,這對中國而言也并不是好事,因為中國一向堅決維護中亞這個“大后方”的和平穩定,美軍和美國勢力進入中亞之后,會給中國西部的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在中國積極與中亞各國發展經貿往來之際,美國的介入,不僅是對中俄的打壓和圍堵,這種趁虛而入的做法更需要嚴加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