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衣缽”,然而由于“分家”的原因,這個昔日的發動機制造大國現在卻造不出天然氣管道所需的燃氣渦輪機,只能回過頭來找伊朗幫忙。日前,俄羅斯與伊朗簽署了渦輪機批量采購協議。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伊朗總統萊希)
據伊朗國家通訊社(IRNA)報道,伊朗天然氣公司董事諾沙迪表示,根據這項出口協議,將向俄羅斯出口40臺伊朗生產的燃氣渦輪機。他還強調,伊朗工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僅僅是無人機等軍事領域,現在天然氣工業所需設施和設備85%都是國產的,伊朗的天然氣產量在遭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期間翻了一番,并且由于這種自主能力,伊朗才能和俄羅斯成功簽署合同,提供40臺燃氣渦輪機。
俄羅斯《觀點報》也以《俄羅斯與伊朗簽署了燃氣渦輪機合同》為題,報道了引進伊朗燃氣渦輪機的消息。而不少俄羅斯網友在看到這條消息后卻是先喜后悲,紛紛對需要從伊朗購買渦輪機表示難以置信。其中一位俄羅斯網友的評論頗具代表性,他表示,“真是太可惜了,我看了標題后,還在為我們俄羅斯的渦輪機行業感到高興。但當我讀了報道內文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不是我們向伊朗出口,而是伊朗向俄羅斯提供渦輪機?!”這位憤怒的網友還將矛頭對準了俄羅斯的渦輪機制造商,并批評稱,“盡管俄羅斯正在加緊研發,努力替代進口渦輪機,但很遺憾,這些制造商只會口頭說說而已”。
(德國總理朔爾茨與北溪管道渦輪機合影)
俄羅斯網友難以平復的心情,也從側面反映出俄羅斯無法制造渦輪機的尷尬。近段時間以來,俄羅斯擴大了與伊朗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因為遭到以美國為首西方陣營的全面制裁,俄羅斯無法再從西方公司購買燃氣渦輪機,而燃氣渦輪機是天然氣輸送管道的重要設備,沒有了它,管道就無法正常輸送天然氣。前不久,西方制裁就限制了俄羅斯天然氣管道的正常維護工作,特別“北溪1號”管道,因為一臺德國西門子公司制造的渦輪機被運往加拿大維修,而加拿大因跟著美國加大了制裁力度,單方面扣押了這臺渦輪機,最后還是急需天然氣的德國“刷臉”要回來的,而加拿大為了避免“誤傷”盟友,同意歸還這臺渦輪機。而俄羅斯這個航空發動機制造大國,自己卻造不出同類型的燃氣輪渦輪機,在面對西方制裁時被“卡了脖子”,無奈只能找伊朗幫忙。
(烏克蘭的曙光機械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遭到俄軍轟炸)
俄羅斯自己無法制造用于天然氣管道的渦輪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原來蘇聯雖然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但是整體是在各個加盟共和國之間進行分工,制造燃氣渦輪機的部門和企業,都放在了烏克蘭,比如在戰爭爆發之初,俄羅斯就空襲了烏克蘭的曙光機械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炸毀了廠區的總裝車間。現在俄烏交惡,俄羅斯也失去了自行研發大型燃氣渦輪機的能力。雖然俄羅斯一直希望發展中等功率和大功率的渦輪機,奈何自己早已失去的蘇聯時期的工業基礎,大功率渦輪機發展屢屢受挫,不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到現在仍然無法自主建造,只能生產一些功率很小的燃氣渦輪機。而這也制約了俄羅斯海軍的發展,因為缺乏大功率艦船燃氣輪機,造不了大型的水面艦艇。
另一方面,近年來美國大力發展頁巖油,建立了液化天然氣生產廠,在歐盟面臨能源危機之際就高價向歐洲國家推銷自己的天然氣。而俄羅斯在遭受全面制裁以及北溪管道爆炸等因素的影響后,俄氣在面對美國天然氣時的競爭力大幅降低。只能選擇同伊朗加強合作。
(資料圖:北溪管道)
總的來說,俄羅斯現在竟然要找國際公認的工業和制造業落后的伊朗提供渦輪機,就像俄之前向伊朗購買無人機和彈道導彈,才能避免在戰場上陷入被動局面那樣,顛覆了外界以往對俄羅斯是重工業大國的認知。
俄羅斯遭遇的這個慘痛教訓,對我國來說也敲響了警鐘。現在受制于西方的情況表明,俄方顯然沒有為俄烏沖突可能引發的西方全方位制裁提前做好準備,結果民航客機發動機、天然氣管道渦輪機,以及俄軍很多主戰裝備的元件、芯片和零部件等,都因為受到制裁而斷供。此前,民航客機只能查出現有飛機獲得零件,而自主研發的客機在發動機方面也面臨西方禁運。另外,制裁也讓俄軍缺乏軍用芯片等重要組件,嚴重削弱了導彈等裝備的生產。
(資料圖:國產R0110型燃氣輪機)
俄方的教訓證明,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工業、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的路走對了。而且中國很早之前就從烏克蘭引進了燃氣輪機生產技術,其中就包括與被俄軍炸毀的曙光機械廠的合作,現在已經實現了燃氣輪機的國產化,我國的大型水面艦艇擁有了“中國心”,并且還在不斷改進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