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卡霍夫卡水壩
近日,俄烏戰場上出現了有趣的一幕:俄羅斯和烏克蘭忽然間都互相指責對方想要陰謀炸掉新卡霍夫卡水壩,造成災難性后果,一時間嘴炮打得震天響。
先來看烏克蘭的說法,澤連斯基22日在電視上公開表示,俄軍已經在新卡霍夫卡的一座水壩上安置了炸藥,一旦該水壩被炸掉,第聶伯河的洪水將直沖下游的赫爾松市,造成人道主義災難。再來看俄羅斯的說法,俄羅斯赫爾松州負責人在社交媒體上說,烏克蘭想要通過炸新卡霍夫卡水壩淹沒俄軍正在全力防守的赫爾松市,從而減少其擊潰俄軍的難度,為此,俄軍還組織了赫爾松市民大批向南岸撤退。有趣的是,俄羅斯媒體還做出了一些大壩被炸毀后的仿真視頻來演示什么叫“災難性后果”,顯得要比澤連斯基的空口白話生動得多。
那么,到底是誰想要炸毀大壩呢?我們不妨從動機和實踐兩個角度來分析。
▲水壩被炸對俄軍更有利一些
從動機的角度當然是誰受益誰就是最大的嫌疑人,炸掉新卡霍夫卡水壩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呢?我認為是俄羅斯。
其一,俄軍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蘇洛維金已經暗示,俄軍要從赫爾松市撤退至第聶伯河南岸防守,無論烏軍是否炸掉新卡霍夫卡水壩,俄軍都不會死守赫爾松市,烏軍自己炸掉水壩淹沒一座即將接收的州首府城市,給自己造成人道主義救援難題,怕不是有什么大病。
其二,烏軍想要繼續進攻南岸,新卡霍夫卡水壩極為關鍵,它是赫爾松州唯一的比較牢固的能夠跨越第聶伯河的通道,俄軍炸掉新卡霍夫卡水壩,烏軍就得向北繞道至扎波羅熱市才能渡河,大大增加了時間成本。
▲俄軍模擬顯示,水壩被炸后整個第聶伯河就無法被穿越,赫爾松市也將被淹沒
最后,從技術角度分析,只有俄軍能炸掉新卡霍夫卡水壩。這座大壩是蘇聯時期建造的,能夠防御核武器攻擊的大型水利工程,摧毀它是目前烏軍所有現役武器都無法做到的事,即便是美軍給ATACMS戰術導彈也不行,能夠實施這一爆破工程的其實只有俄軍。
有人會說,那克里米亞大橋那種恐怖襲擊也成功了啊,烏軍再復刻一回不行嗎?當然不行,克里米亞大橋是民用橋梁,每天通行車輛成百上千,想裝個炸彈進去難度不大,但新卡霍夫卡水壩現在是絕對的軍用樞紐,俄軍占領著,不可能被混進去裝炸彈。
另外最重要的是,即便是裝了一車炸彈,克里米亞大橋也只是公里橋被炸塌了一半,鐵路橋安然無恙,這說明汽車炸彈的威力一般,想要用同樣的辦法炸踏一座大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給大壩上面鑿洞,裝入炸藥,制造許多個炸點一起行動,這種大型作業工程,烏軍很難得手,只有俄軍自己人才能干。
▲烏軍有炸水壩的歷史,嫌疑也不能完全排除
當然,今年3月份,俄烏雙方在基輔西邊激戰正酣時,為了阻止俄軍撤退,烏軍也炸毀了當地一個重要的水庫,放水封鎖了俄軍向北撤退的道路,好在俄軍撤退技巧熟練,才沒有造成災難,也難保說烏軍這次不故技重施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俄烏雙方都指責對方要炸大壩,這種驚人的一致性似乎意味著新卡霍夫卡水壩可能確實要保不住了,而炸毀大壩行為本身肯定會造成人道主義災難,老百姓的生活才是我們該最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