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烏克蘭執法機構近日以“叛國罪”的名義,拘捕了馬達西奇公司總裁博古斯拉耶夫。俄通社稱,烏克蘭當局指控博古斯拉耶夫向俄羅斯非法供應航空發動機。
一度淡出人們視野的馬達西奇公司,因為這一事件,再次成為了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這么多年來,馬達西奇公司和其負責人博古斯拉耶夫的命運,可謂充滿了曲折。
馬達西奇公司位于扎波羅熱,主要生產用于各式飛機、直升機以及巡航導彈的航空發動機,其產品與服務遍及120個國家。博古斯拉耶夫作為公司負責人,由于突出貢獻,還在2000年被烏克蘭政府授予“烏克蘭英雄”的稱號。
馬達西奇公司本來發展得順風順水,但其命運注定要與國家的遭遇聯系在一起。在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入俄,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急劇惡化,馬達西奇一下子失去了至關重要的俄羅斯市場,公司因此面臨破產。
馬達西奇公司為了自救,博古斯拉耶夫決定與中國投資者進行合作,以股權的形式進行大規模融資。當時,中烏雙方順利地達成了協議,眼看馬達西奇公司將獲得,但關鍵時刻,美國政府介入了這個投資項目。
美國宣稱該投資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要求烏克蘭當局放棄中國投資。作為替代,美方給出了自己的投資計劃。,抵擋不住美方誘惑和壓力的烏克蘭,最終撕毀了協議,倒向了美國。
2021年3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了將馬達西奇國有化的法令,基輔最高法院沒收了該公司的股份,中國投資者因此損失慘重。按照協議規定,烏克蘭方面理應賠償中國投資者45億美元損失,但這一合理要求,卻遲遲未獲得答復。
烏克蘭當局自以為做出了最為有利的選擇,然而事實證明,烏克蘭只是中了美國的圈套。當初美國提出的投資計劃,只是一個幌子,目的在于誘使烏克蘭下定決定與中國投資者翻臉。等到烏克蘭撕毀協議,美國原來承諾的各項好處都沒有了。
眼見賠了夫人又折兵,烏克蘭還不知悔改,試圖沿著錯誤的方向一路走到底。搞垮馬達西奇公司的業務之后,又逮捕其公司負責人,唯一不變的就是,欠中企的45億美元至今仍未償還。
說實話,這次烏克蘭當局對博古斯拉耶夫的指控,相當草率。按照烏克蘭國家通訊社的報道,烏克蘭安全局給出的說法是,已經證實馬達西奇公司涉嫌為俄羅斯供應軍用航空發動機。
烏方聲稱,馬達西奇公司與俄方交易的具體做法是,該公司對外部門負責人與俄方代表相互配合,利用來自于中東、歐洲和東亞的公司規避了本該遵守的貿易限制。
這是一個相當模糊和寬泛的指控,作為一家公司,馬達西奇不可能去追蹤自己每款產品的最終流向。烏克蘭當局的做法只能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公司負責人博古斯拉耶夫,因此從“烏克蘭英雄”變成了“階下囚”,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本來就已經奄奄一息的馬達西奇公司,經過這么一番折騰,大概率會陷入長期的動蕩之中。整個公司的研發及生產活動,將再受重創。作為以技術和服務見長的公司,這么來回折騰,很難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烏克蘭當局處理馬達西奇公司的方式,曝露了其在經濟與外交政策上的混亂程度。烏克蘭眼下的遭遇,其實就很能說明問題,這些遭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烏克蘭當局自己造成的。
西方國家固然對烏克蘭不懷好意,一直在哄騙和誘導烏克蘭,企圖將其變成沖在前線的炮灰。可最終的路畢竟是烏克蘭自己選擇的,若不是烏克蘭一直迷信西方國家的承諾,以為投奔北約的懷抱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也不至于讓自己一再做出錯誤的選擇。
看看今天烏克蘭在經濟、外交、軍事等領域的做法,無一例外地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烏克蘭誤以為會從西方國家得到應有的回報,但可惜烏克蘭最終變成了西方國家手中的一枚棋子。
烏克蘭越是試圖與西方靠攏,越是費力不討好,到頭來只是在捍衛西方國家的世界霸權。并且,這種努力會讓國際社會變得不再穩定,這是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希望烏克蘭能夠早日醒悟過來,識破西方國家虛偽的嘴臉,看清自己國家的真正利益,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