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荷蘭阿斯麥光刻機的出口一直是非常敏感的話題。一方面該公司的光刻機對芯片產業極為重要,但另一方面,這項關鍵產品的出口卻要長期看美國的臉色。特別是今年以來,美國出臺了一系列強化美國供應鏈,投資美國半導體產業的保守法案,在全世界掀起了“半導體”大戰。
為了取得優勢,美國不斷拉攏荷蘭、日本等盟友加入美國陣營,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施壓,但這樣的做法不但違反世貿組織原則,還會擾亂市場規則和國際經濟秩序。在某些盟友幫助美國限制發展中國家之后,又被美國火速拋棄。事到如今,某些美國盟友終于發現,自己也成了美國政策的受害者。
早在2018年,美國就游說阿斯麥停止輸出高端光刻機,今年以來,拜登更是親自來到亞洲,游說日本、韓國、臺灣地區和美國聯合組成芯片四方聯盟。
此外,美國還不斷與荷蘭、以色列和英國等國家進行討論,試圖說服這些國家與美國一起發布限制措施。表面上看,這是為了抱團打壓其他國家,但美國卻暗中將黑手悄悄地伸向了自己的盟友。
一般都認為,目前全球的半導體產業格局是由國際分工形成的,一直以來美國占據研發和設計,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負責生產,而大陸則擁有一定程度的全產業鏈。然而目前,這種情況已經被打破了。
美國已經不甘于只占據利潤最高的設計和研發,連生產也想奪走。但這樣一來,就動了亞洲盟友特別是日韓的蛋糕。因此韓國媒體發出預警,目前第四次工業革命核心——“半導體”的競賽,所有產業鏈國家已經全部卷入其中。
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全球75%的半導體企業認為缺乏相關人才,美國早早開始行動。
根據招聘網站顯示,2022年7月美國半導體領域招聘數較3年前同期大幅增長64%,薪資也大幅上漲18%,這意味著美國已經開始通過招聘來打響人才戰爭,因此各國不得不將半導體人才培養納入國家戰略范疇,并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對半導體人才的爭奪戰。
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企業東京電子,將給日本的普通職員發放平均30萬日元的夏季獎金,而韓國三星電子更是大手筆,發放了相當于5個月工資的特別獎金。連中國臺灣地區的企業也在加碼,希望留住人才。一場人才搶奪戰正在發生。
但這樣的局勢也引起了不少專家的擔憂,有專家表示美國費盡心機打壓盟友,增強自身半導體實力,跟新興發展中大國展開競爭的做法只能事與愿違。除了激發他國加快技術研發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批評道,美方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只會封鎖自己、反噬自身。